在微博這個眾聲喧嘩的社交平臺上,數以億計的網友在無意之中制造流行語,很快又將流行語冷落在不斷刷新的時間線里。從“白富美”、“高富帥”到“甄嬛體”再到“元芳你怎么看”,形形色色的網絡流行語,恰似索引公共記憶的文化線索,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見證著時世變遷。
若要盤點近期網絡世界最熱的流行詞,“土豪”無疑會高票殺入排行榜前列。這個原本帶有明確歷史意涵和貶義色彩的詞,經過“網絡造詞運動”的重新賦義,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里,在新浪微博中被提及5200余萬次,而且迅速蔓延到了輿論場之中。
當身邊的朋友們動輒將“土豪”掛在嘴邊時,很多人都還對這種網絡現象感到莫名其妙。可事實上,只要我們稍稍分析這種流行現象背后的編碼解碼機制,并對網友熱捧這個詞的社會心理進行一番探究,便不難發現——“土豪”這個詞在微博時代重新流行并非沒有原因,它甚至可視為解析網絡熱詞文化的經典樣本。
從以往案例看,一個詞或一個短語之所以能成網絡熱詞,往往是因為它以網友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映照了社會現實。“土豪”在網絡一出現就被廣泛接受和傳播,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在于,人們發現這個詞可以當做一個非常貼切的身份標簽——在網絡游戲中,“土豪”指的是無腦消費的游戲玩家;在現實世界里,“土豪”則是富而不貴群體的代名詞。
比如,北京市朝陽區那個在國家會議中心給兒子辦奢華婚禮的村官,就被網友貼上了“土豪”的標簽;同樣,江蘇南通某富人將500萬元現金拼成羊肉卷的形狀,當做迎娶新娘的聘禮,也毫無疑問會被網友歸入“土豪”的行列……
與其他網絡熱詞一樣,公眾尤其是網友熱衷于使用“土豪”這種新奇的詞匯,還因為網絡熱詞是包含特殊編碼符號的話語系統,如果不能解碼這些符號,往往會被周圍的人視為“跟不上潮流”。這種唯恐落于人后的社會心理,提升了網絡熱詞的人際傳播頻率,也是“土豪”一詞得以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任何流行都有一定的理由,也都是我們觀察時代的風向標。透過網絡流行語這種文化現象,我們能窺見一個社會的民眾心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土豪”這個詞的流行,并非是一場毫無意義的網絡狂歡,而是生動地映照出了一些新富群體的“暴發戶心態”。而當“土豪”成為人人調侃的流行語,那些被貼上“土豪”標簽或時常表現出“土豪style”的群體,也有必要反思該如何改變富而不貴的現狀了。(湯嘉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