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沒出生,鄭州市惠濟區長興路轄區的準媽媽張女士已經感覺“操碎了心”。她于2013年3月懷上頭胎,并按醫院指導從6月份開始辦理“婚育情況證明”和“準生證”。4個月下來,她往社區跑了近20趟,事情在爭吵中一點一點推進,但至今,證明還是沒有開出來。(10月16日《河南商報》)
盡管大家都知道,到政府相關部門辦理證件或證明,特別是準生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鄭州張女士為一紙準生證4個月跑近20趟的遭遇,依然讓人覺得有些吃驚和意外。孩子懷上之后都快出生了,準生證的事情還沒有著落。到底遇到了什么樣的難題,讓一紙準生證如此“難產”?
分析起來,張女士的準生證“難產”首先難在其所居住的小區是“無主”小區,因為“開發商沒有跟辦事處對接,現在街道辦不管這個小區的事了”。這個理由明顯是讓人匪夷所思的。城市中的一個居民小區,竟然成了政府部門的“棄兒”?即便是小區開發商沒有和政府對接,確實有責任,政府對小區居民的事情,也不應該撒手不管。至少,因為開發商和政府的責任,而讓居民承擔不能辦理準生證,甚至不是轄區居民的后果,明顯是不合理的。其次,在領導同意特事特辦之后,街道辦又提出了一個讓指定人做證明人的要求。這明顯就是有所刁難了,因為按照政策規定,只需要“由夫妻寫出書面承諾書”?!?/p>
那么很明顯,面對“難產”的準生證,我們迫切需要施以“三刀”。“第一刀”是完善相關制度設計,簡化相關手續和程序。比如不必要的證明、蓋章、承諾、擔保等,不妨一律取消或禁止?!暗诙丁笔翘嵘块T服務水平,改變相關工作人員作風,杜絕官僚主義思想,消除傲慢工作態度,避免一些人“手中有一點點權力就玩弄百姓”?!暗谌丁笔菚惩ňS權渠道,加大問責力度。讓居民在遭遇刁難時,有投訴的地方,訴苦的地方,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是只能求助媒體和社會公眾關注?!?/p>
事實上,準生證等相關證件,辦起來并不難,難在制度設計的合理化、科學化、人性化,難在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對上負責,而不對下負責”等服務意識的轉變,以及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清楚與明了、貫徹與落實。?。▌ⅰ※i)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