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這一運動的主題是加大美聯儲貨幣政策透明度,廢除原有對于美聯儲獨立性的法律保證,如此一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難以避免被美國政府審計乃至問責。雖然我對于極端保守派或者茶黨(Tea party)的言論難以茍同,但正是他們不斷推進甚至通過攪局的方式推進中央銀行的透明度。
“審計美聯儲”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小。但我們期待這一次或許注定失敗的審計風暴,能夠帶來中央銀行的主動透明潮流。
臨近美國大選之年,一切政治的以及不那么政治的話題都變得政治起來。最新的理念之爭則導向美聯儲以及美國國會參議員之間,這正是討論正熱的“審計美聯儲”(audit the Fed)運動。
這一運動的主題是加大美聯儲貨幣政策透明度,廢除原有對于美聯儲獨立性的法律保證,如此一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難以避免被美國政府審計乃至問責。這一目標看起來很有正當性,簡直令人難以反駁,問題在于審計什么,誰來審計?
這一運動是在肯塔基州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的推動下發起,他在2015年4月宣布參加美國總統競選。蘭德·保羅是美國著名保守派參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之子,父子兩人觀點可謂一脈相承,政治上信奉小政府,經濟上追隨奧地利經濟學派。
即使如此,明眼人可以看出這一針對美聯儲的審計運動不僅關乎經濟,關乎政治,更關乎權力。中央銀行獨立性的多與少,一直存在爭議,但民主國家央行的獨立性似乎天經地義。不少學術論文已經指出中央銀行獨立性和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負相關性,但是很難定義二者孰因孰后,一個國家允許中央銀行保持更大獨立性,即意味著這個國家對通貨膨脹率容忍度越低,還是一個國家對于通貨膨脹表示了更低的容忍,才賦予中央銀行更多獨立性?
從歷史最早的瑞典央行,再到影響最為持久的英格蘭銀行,再到作為后起之秀卻主宰當今全球財經的美聯儲,我們看到了發達國家中央銀行的歷史記錄總體尚可,但是一路走來也是在磕磕絆絆之中學習,畢竟人類對于貨幣的理解也在演進。
以美聯儲為例,即使被認為發達國家中較為獨立的中央機構,其治理結構上一直被人詬病:雖然是私人機構卻又行使公共權力,類似政府機構又不是政府機構,一位美聯儲的傳記作者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將美聯儲稱之為“怪胎”,不僅是代議制民主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畸形人”,也是自治民權神話并存的尷尬矛盾體。
“審計美聯儲”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很小。相關提案雖然去年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但在參議院獲得通過的可能性不大,不僅經濟學家往往反對這一提案,即使華爾街與白宮聯合一起對立面,抱怨“審計美聯儲”運動是政治凌駕于經濟。
盡管如此,這一提案卻暴露了公眾對于“黑箱”之中的貨幣政策的焦慮情緒,目前已經引出頗多美國社會關注。而且,隨著大選進展在2015年之后更多熱度,這也讓美聯儲倍感壓力,本次耶倫等美聯儲高管是否全身而退尚在未定之數。
雖然我對于極端保守派或者茶黨(Tea party)的言論難以茍同,但正是他們不斷推進甚至通過攪局的方式推進中央銀行的透明度。事實上,迫于內外壓力,美聯儲在透明度方面已經做出很多讓步,不僅在一定期限之內會議記錄得以公開,而且美國政府問責局(GAO)并非完全沒有審計美聯儲權限,只是其權限在貨幣政策等區域仍舊受到限制。美聯儲的引領之下,近年其他央行也在尾隨,比如英國央行已經決定效仿美聯儲,將貨幣政策會議的相關記錄在8年后詳細公布。期待這一次或許注定失敗的審計風暴,能夠帶來中央銀行的主動透明潮流。(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