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讓愛刷屏,客觀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鼓勵人們公開表達,讓人們不再羞于開口。
昨天是母親節。隨著新生代長大成人,這個洋節日已融入主流生活,成為人們感恩母親的特殊日子。許多人競相在網上發照片、喊祝福,一時間,微博、微信滿眼都是母親節主題內容。
對這一現象,不少人調侃:“你媽媽知道你在網上有這么孝順嗎?”也有人認為,愛母親是一件私事,干嗎要在朋友圈發照片喊出來呢?放在以往,我對這種行為也會嗤之以鼻。一方面是因為不屑,覺得與其嘴上講講,不如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另一方面也因為自己不習慣公開表達,或者內心里覺得這樣做,相對于母愛的分量,實在過于輕浮。
確實,像我們這代人(六七十年代生人),大抵從小就沒有過母親節的習慣。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方節日作為流行文化進入國內的時候,頂多也是同學之間互贈圣誕賀卡,對父母親卻是輕易不敢“妄動”。倘若像現在這樣買束花給母親,不僅長輩覺得怪怪的,自己也會渾身不對勁。在傳統文化熏陶下,父母對子女講的是默默付出,子女對父母則是信守大愛無言,都不會輕易公開表達、袒露心跡。
但這并不表明只有這樣做才正確。很簡單,固然我們不太善于對父母表達感恩,但對子女在這個節日奉上的祝福卻是甘之若飴。在朋友圈上,同時也有很多人曬子女送上的母親節禮物,我發現沒有一個母親對此感到不高興。這說明,我們并非不接受這種表達方式,而只是自己說不出口而已,換言之,問題不在于這個洋節日,而在于我們自己。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感恩。一個人既可以用禮物表達心意,也可以默默傳遞無言的愛,當然也可以在網上公開喊話。對母親的愛固然是一件私事,卻并非不能公開表達。包括刷朋友圈喊話,也可看作一種實際行動。哪怕是故意作秀,這也表明本人認可這種表達方式,遵從感恩母愛的正面價值觀。
感恩母親,讓愛刷屏,客觀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鼓勵人們公開表達,讓人們不再羞于開口。有些愛,如果不勇于表達,很可能留下長久的遺憾。父母之恩,除了讓他們感受到,還能讓他們聽到,豈不更美好?這不僅可以給長輩一天的好心情,也可讓自己沐浴在親情的陽光下,家庭親情更融洽。往大了說,這還可以逐漸改變國民性格,打開人們的心扉,讓人變得更加直率樂觀,而不總是那么含蓄陰柔。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流傳千古,在傳統歷史中留下一個巨大問號。每個人的解答或有不同,每一代人的選擇也不見得一樣?,F代社會,舊的傳統正在嬗變,新的傳統也在生成,只要自己高興,讓母親開心,刷刷屏又何妨。(顧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