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博士返鄉筆記能讓更多人關注現實的中國、現實的農村,何嘗不是為建設美好新農村做出的貢獻
春節期間,一個上海大學博士生的返鄉筆記《一位博士生的返鄉筆記:近年情更怯,春節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體瘋傳,截至24日晚9點,該文在微信公眾號“市政廳”上閱讀量已超過4 .6萬多次。近似“瘋狂”的轉發量讓作者王磊光感到不安和不理解,在他看來這只是一個媒體事件,自己不過是“不小心卷入了其中”。(2月25日《南方都市報》)
丹麥作家安徒生寫過一篇童話《皇帝的新裝》,描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國王,奢侈而愚蠢,每天只顧穿漂亮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情,最終被愚昧所騙——什么都沒穿就去游行。由于當時說真話被認為“不稱職”,或者“愚蠢得無可救藥”,在這樣的威壓下,沒有人去揭穿謊言。最后,一個小孩天真的一句話,引起了全城人揭發謊言,結束了這場鬧劇。博士返鄉筆記引發爭議,不過是作者王磊光記錄了真實、說出了真話,成了《皇帝的新裝》里的那個小孩。
博士返鄉筆記中記錄的,都是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幾乎原原本本、原汁原味,不加粉飾、沒有雕琢。本是王磊光應邀為2014年2月舉辦的“我們的城市論壇”所寫的一篇演講稿,卻在2015年2月在全國范圍內發酵,這不是王磊光的功勞,而是媒體的功勞。若不是媒體刊發王磊光一年前寫的這篇文章,王磊光今天肯定不會出現在聚光燈下。
其實,無論王磊光講的綠皮火車和動車的故事,還是他說的“知識的無力感”等等,在現實的農村中確實普遍存在。盡管網上的聲音有彈有贊,但不管是彈是贊,現實就是現實,現實就是這樣,王磊光的返鄉筆記就是真實地記錄現實、真實地抒寫感受。
博士返鄉筆記引發爭議,根源在于“真實”的缺失。有的人只知道“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為”,卻不知道農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386190部隊”(婦女、兒童、老人)的棲息地;有的人固守考上大學就沖出“農門”、端上“鐵飯碗”的定勢思維,殊不知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有的農村孩子,一旦成為“鳳凰男”,就必須娶個“孔雀女”,看不起農村人,出家不認家,淡化農村的親情關系……王磊光將真實故事和真實感受寫出來,必定有人交口稱贊,也必定有人破口罵人。
有關注就有存在感,關注的人越多,成就感越強。如果博士返鄉筆記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現實的中國、關注現實的農村,這何嘗不是一個博士為建設美好新農村做出的貢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微薄之力?為實現“中國夢”發光發熱?時代需要真實的人尤其是關注真實的人——王磊光式的人物多多益善,博士返鄉筆記多多益善!(毛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