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九九重陽節到來之際,我們衷心祝愿全國所有的老年朋友平安、健康、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孝敬老年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年人曾為社會創造物質和文化成果,為撫養兒女忙碌操勞,他們理應享受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得到社會尊敬和關愛。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十分關心老齡問題,高度重視老齡工作。截至2013年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88.8%,基層老年法律援助覆蓋面達95.4%。22個省(區、市)建立了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一些地方還出臺了高齡津貼政策,建立了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制度、老年人生活保健補貼,或探索建立了長期護理保險,支持老齡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但是,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我們在物質基礎、政策儲備、社會參與、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準備還有很多不足。從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中期檢查評估結果看,有的指標完成得不理想,養老機構床位數、老年護理機構數、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等差距還比較大,一些關系老齡事業長遠發展的基礎工作還不扎實,涉及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關鍵任務推進力度還不夠。實現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老齡工作, 需要不斷完善各項體制機制,通過充分發揮好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個人5個方面的作用,有效破解“老有所養”的難題。政府是筑牢基本保障底線的主力軍,要制定規劃、出臺政策、引導投入、培育市場、營造環境;市場是關鍵調控手段,要多元主體辦產業、多種形式促發展,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社會是重要推動力量,要參與提供公益性養老服務、發展老年慈善、創新老年群體社會治理、組織老年文體活動;家庭是精神支柱和重要依托,要最大程度提供對老年人的物質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個人是解決自身養老問題的首要責任主體,要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養老問題,沒有遠慮,必有近憂。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全社會的責任。面對滾滾而來的“銀發浪潮”,我們需要不斷完善養老保障安全網,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讓每一個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讓尊老、愛老、敬老、養老成為最美麗的夕陽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