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霧霾影響生殖能力,國人“恐霾”前所未有
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指出,霧霾天氣現象會給氣候、環境、健康、經濟等方面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例如改變肺功能及結構、影響生殖能力、改變人體的免疫結構等。(11月5日《華商報》)
霧霾會影響生殖能力,真的嗎?因為聽慣了專家的雷語,不少民眾對這一論斷的第一感覺是——某個專家又在發“陡音”了。然而,這雖是“陡音”,但公眾不能不聽,因為這是社科院、氣象局發布的綠皮書中的提醒和警示,這應該是權威、科學的論斷。
去冬今春,大半個中國遭遇十面“霾”伏之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喊出“大氣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讓國人提心吊膽;今年3月,一條霧霾與肺癌“7年之約”的網帖成為民眾關注熱點,雖然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腫瘤醫院院長周琦表示,“7年之約”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但周琦同時又說“大氣一旦受到嚴重污染,就算你不喝酒、不抽煙,也可能患上癌癥”,更讓人對霧霾有一種“惶惶不可終日”之感;而今,《氣候變化綠皮書》之“霧霾會影響生殖能力”的說法,顯然把國人“恐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然如此,“治霾”理當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呼聲和齊聲吶喊。
其實國家早已下決心“治霾”,國務院《關于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早已下發。環保部已經作出決定:從今年10月至明年3月,在重點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檢查。10月2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六省區市及環保部在北京舉行會議,商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六省區市共同表示建立協作長效機制,深化區域聯防聯控,下決心打好這場攻堅戰。
“治霾”不僅是“重點地區”的事情,其他地區同樣要“治霾”。只要大家立即行動,群策群力,攜起手來,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堅持“常”“長”,霧霾必定不敢肆無忌憚。非典、禽流感、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都能戰勝,霧霾又算得了什么?
分析霧霾產生的原因,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表示,人為因素對環境的影響,是造成目前霧霾天高發的根源。換言之,霧霾既是“天災”,更是“人禍”。如何避免人類制造“人禍”危害自己,這是政府、企業、個人和全社會都必須認真思考和努力解決的問題。
霧霾,并不可怕;“治霾”,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做好打攻堅戰和持久戰的準備,只要堅持把環境保護擺在經濟發展的前面,只要不在GDP排位上徘徊和糾結,只要人人都為“治霾”出一份力,“治霾”一定能夠大功告成,“恐霾”一定會是虛驚一場。(毛開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