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時許,中關村南公交站,有市民發現一位年輕女士的脖子卡在路邊白色護欄中間,經測量,護欄的間距只能容下成人四根手指。有市民報警,女子隨后被趕到的民警送醫搶救。監控視頻顯示,女子此情況并非外力所致。但女子遇困的至少半小時內,圍觀者無人對她伸手搭救。(10月23日 新京報)
讀了此報道,筆者深深地倒吸一口涼氣,在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發生如此“人心不古”、如此“世風日下”的事情,讓人感覺心寒。讓人難以理解,在女子的脖子卡在那么窄的護欄中間,時間長達半個小時。竟然沒有一人伸出援手,也沒有人打電話求助,就連過來問一下的都沒有。人性怎能如此冷漠?
曾幾何時,“古道熱腸”、“古貌古心”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詞語,彼此之間以關心別人為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一首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的歌曲讓和諧之風吹遍全中國,吹進每個人的心里;我們中華民族也有“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而感到自豪。
但近幾年,卻屢屢發生諸如上海、武漢等地出現老人摔倒沒人施救和如今小悅悅被車碾壓受傷而無人伸手救助的怪現象,這已經說明一個問題,社會風氣在日趨惡化,人們的道德觀在日益下滑,“人性”已到即待拯救的時候了!
要求人人有高尚的境界固然需要,但更需要的是呼喚人性的回歸。在助人為樂問題上,不需要有太多的說教,講一般性道理已屬“徒勞唇舌”,我們社會只要求人要有做人的最低要求,即做人要有人性,要有良知。其具體表現之一就是要在別人遇到困難時能伸手相助。倘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實在是枉為人了。
女子脖頸卡護欄至少半小時,圍觀者無人搭救,不是簡單的個體現象,而是復雜的社會問題。社會環境的改變也并非朝夕之功,凈化社會風氣,努力提高民眾的社會參與感則是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要大力提倡健康的人格、人性,讓互幫互助成為社會崇尚的一種美德,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只有人性回歸了,社會參與感提高了,社會才會充滿活力,人與人之間才會充滿溫情,這樣的“見死不救”才會不再上演。(魏宇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