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民主監督是預防領導干部貪污腐敗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民主生活會“洗洗澡、治治病”,使黨員領導干部增強黨性、修正缺點、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是黨內民主監督的功效。日前落馬的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季建業被曝9月25日曾參加南京市委常委民主生活會,檢討深刻,但對自己貪腐問題只字不提,“深刻檢查”竟成了蒙人手段。
為什么“話音”剛落旋即落馬
季建業是在中紀委一連串“打老虎”行動中,又一個落馬的地方在職副省級官員。媒體稱,其涉案金額或超2000萬元人民幣。與此消息一同披露的還有季建業9月25日參加南京市委常委民主生活會的內容。
據悉,季建業在民主生活會上在批評與自我批評方面,查擺出了“四風”方面存在的24個實際問題,包括“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上仍然存在形象工程”等。然而,批評與自我批評“話音”剛落,旋即落馬。
記者發現,季建業在民主生活會上的檢討不可謂不深刻,但是,卻對自己貪腐行徑只字不提,亦未向有關部門投案自首。
“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在不可避免的利害關系選擇面前,季建業們必然會選擇對自己更為有利或損害更小的方式蒙混過關。”江西省黨風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廖曉明表示,這樣,進行所謂的“深刻檢查”也就成了部分腐敗官員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蒙騙群眾常用的一條“逃生”手段。
“形式主義的民主生活會不可能起到防微杜漸作用,必然導致問題黨員積重難返。”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道德與廉政風險研究中心副主任閆旭峰指出。
要依靠整個社會監督體系
季建業在民主生活會召開之后落馬,更多的是一種巧合,與民主生活會召開的早晚無實質聯系。但現實中鮮有出現此類腐敗分子主動自首的案例,多數都如季建業之類,抱著僥幸心理喬裝打扮、負隅頑抗。
數據顯示,前8個月平均兩天1名高官落馬。最高檢日前披露,今年1月至8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偵查貪污賄賂犯罪案件22617件30938人,同比分別上升3.6%和3.8%。其中,來源于群眾舉報的有7080件;立案偵查貪污賄賂要案1761人(含廳級以上129人)。
“貪腐分子不可能通過黨內民主方式自我暴露、自我挽救,必須要通過整個社會監督體系進行監督,發動人民群眾檢舉揭發,按照國家法律予以嚴懲。”廖曉明認為。
“評判黨內民主生活會質量和效果的標準是什么?誰是評判黨內民主生活會的效果的主體?誰來監督黨內民主生活會的有效開展?”閆旭峰認為,研究和解決好這些問題,關系到我們黨民主生活會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是完善黨的自我保健機制的重要舉措。
呼喚黨內民主監督效果提升
鄭州市的準媽媽張女士4個月往社區跑了近20趟,孩子的準生證還是沒有辦下來;浙江余姚市某鎮領導下鄉視察水災,由年近六旬的村支書將其背進災民家……近期,這些被曝光的干部行為與當下中央倡導的務實作風格格不入。如何才能讓黨內民主生活回歸良性,改正不良作風,進而起到反腐防腐的功效?
閆旭峰表示,黨內民主生活會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照鏡、洗澡、治病,主要是解決思想作風問題、錯誤言論行為這一層面的問題。對于已經具有違紀違法行為、犯罪行為的黨員,無論其是否在黨內民主生活會上向組織交代,均不能逃脫對其責任的追究和懲處。
“要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讓所有黨員干部愿意監督、敢于監督、接受監督;要擴大黨內監督主體范圍,重視發揮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改變傳統的少數人監督多數人模式(少數紀檢干部監督所有領導干部),充分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引入‘外力’進行360度無縫隙監督。”廖曉明表示。
受訪專家認為,防治腐敗必須通過良性的黨內民主監督與完善的“零容忍”制度性反腐機制相結合才能有效實現,例如官員財產申報與公示制度、黨風廉政問責制度等。(高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