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因為兒子陪酒應酬,一位國稅系統公務員的母親向浙江省委組織部長微博“告狀”。經過一周的輿論發酵,事情越來越耐人尋味。
9月14日晚,一位微博名字為 @青墨港灣的母親因擔心在國稅局上班的兒子常應酬喝酒影響身體,發微博向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請教”。
15日蔡奇轉發這條微博并“霸氣”回復:“你兒子在哪個國稅單位上班,今后他可以不用喝酒了。”隨后,在與蔡奇的互動中,@青墨港灣透露了兒子的工作單位是浦江縣國稅局,蔡奇也在微博公開表示:“如果屬實,請浦江主動抓好整改”,“地方反對‘四風’不能等,現在就要見行動!”
此事到此結束了官民互動階段,而進入了官方調查的程序。同樣的,事情的氛圍也有了微妙的變化,脫離了微博獨有的輕松交流氣氛,而開始帶上了一種整風的緊張感。就在省委組織部長要求“抓好整改”的第二天,浦江縣通過 @浦江先鋒發布了初步調查結果,稱“當晚宴請是私人性質,未有國稅系統局級領導參加”云云。
峰回路轉的是,事情并未以官方結論作結。今天(9月20日)媒體后續的報道“‘陪酒事件’公務員受冷落,稱同事都不敢接近”、“母親后悔發微博”成為了門戶網站的熱聞。大量的跟帖評論這位母親“too young too naive”:“葬送兒子前途”、“兒子幾年白忙了,接下來就不要考慮升官了”、“ 老媽疼兒心切,忘了中國的國情,忘了官場的險惡”等等。
不厭其煩地回溯此事的來龍去脈,是因為這是一樁典型的帶有“中國式”味道的新聞。事情的每一點進展和與之相伴隨的輿論,都能將當下社會帶到放大鏡下,逼真地展現今天的人情世相。其中的每個看點,都可以衍生出一篇完整的評論。
看點一:社會宣講明規則,但服從潛規則。一位擔心兒子應酬的母親試圖用明規則挑戰潛規則,一位高級干部也以明規則督促整改,一個地方政府也按明規則調查核實。但結果卻是,兒子受冷落、母親很后悔、社會輿論恨鐵不成鋼地責備母親“天真”。評論者不約而同地認為此事必將“毀了兒子前途”,背后是對明暗兩套規則運行邏輯的清楚認識。
看點二:官場文化泛濫,已深入倫理生活,基層整風很難厘清邊界。對于浦江地方“私人宴請”“結賬者是農業局副局長”的回應,不敢妄斷真偽。但披借人情外衣的官場應酬各地都很常見,因為性質曖昧,所以怎樣解釋都很合理,這樣的現實無疑給“四風整頓”留下了可以講價的空間。
看點三:隨著官微的普及化,微博也逐漸成為了“上訪”或者“準上訪”的場所。@青墨港灣給組織部部長留言,在微博獨有的氛圍里,可看做是“交流”和“訴苦”。但事情一旦超出微博,進入官方調查程序,這種交流實際上就成了一種上訪。@青墨港灣先是坦然,后是懊悔,恐怕也是認識到了此事帶有了上訪的性質。
如果將這幾點整合起來,大概可以這樣總結這個“陪酒事件”的新聞:一位受害于“官場文化泛濫”、相信明規則的母親,不經意地將一次微博訴苦變成了一場上訪,隨后在被潛規則教訓的情況下深感懊悔。也許不止她困惑懊悔,陪伴這位母親經歷了這一周的圍觀者們,或多或少也有些難以言明的“不舒服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