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上海寶山區發生了15人死亡、25人受傷的液氨泄漏事故。然而,一個意外插曲卻讓網絡輿情陷于混亂。由于信息發布不充分,外界一度將當天早些時候上海寶山、閘北交界處發生的另一起“煙霧彈”演習與泄漏事故混為一談,一些恐慌的市民就此認為上海市相關部門惡意隱瞞重大安全事故。
其實,兩地相距約9公里。遺憾的是,在百姓和政府部門之間,信息的誤差有時候比這要大。一些人已經形成政府部門總有隱瞞真相沖動的“刻板印象”,而讓后者陷入“塔西陀陷阱”,無論是否說真話、道實情,都不予信任。
針對網絡輿論的模糊和混淆,繼31日下午5時許發布澄清微博之后,“@上海發布”(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法人微博)從時間、地點兩方面入手,于次日向質疑網民進行“點對點”的事實澄清,回復網友評論多達200條。面對洶涌輿情不躲不閃,“@上海發布”主動誠懇的舉動讓網友們對這個擁有近400萬粉絲的“藍色大V”刮目相看。
信息碎片化時代,因為信息掌握的不對等,輿情事件中出現誤讀、誤解、誤判的烏龍現象并不鮮見。很多時候,群眾之所以“不明真相”,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沒有獲知”。正因如此,官方與民間的信息對沖是還原真相的不二法門。
今年初,有關山東省部分地區地下排污的網絡曝光層出不窮,但從最新調查結果看,其中不乏言過其實的不準確舉報。為此,山東省環境保護廳和保護地下水公益行動志愿者鄧飛在微博上“杠”上了。
9月1日,“@山東環境”(山東省環境保護廳法人微博)出于付出巨大“行政成本”的憤慨,點名鄧飛向受冤企業“道歉”,鄧飛則質疑其“與民對賭”的態度,要求出具正式調查報告。一方要名單一方求道歉,情緒化的隔空喊話一時間陷入僵局。
官民對話,要避免思維雙軌下的“雞同鴨講”,求解國計民生更需要雙方合力。地方政府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寧可多查一百,不可錯漏一個”的態度去積極履職,用真誠坦蕩應對眾聲喧嘩。公共輿論也要明白公共治理不是簡單的“過家家”,應該對其中的細節和難點抱以充分理解。
所幸,在你來我往的理性對話中,爭執雙方逐漸用共識取代了偏見、用理解打破了隔閡。山東方面稱,“高壓泵深井排污”微博并非鄧飛原創,對其誤轉表示理解,希望雙方放棄無謂爭議,團結一致為環保。這場思想的碰撞,向微博客上成百上千萬“圍觀”網友展現了理性的力量,也為兩個輿論場的對接嘗試,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社會轉型期的輿情環境錯綜復雜,民眾對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問題十分敏感,容易由現實利益問題引發不滿,因社會急劇變革而產生非理性心態。對于社會不良情緒,需要積極進行疏導,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平衡心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尤其要在民眾信息知情權的尊重和保障上做足功夫,在平等坦誠的溝通中有力還原事情真相,達成共識和合作。(吳心遠)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