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網民集中關注的“表哥”楊達才,今天終因涉嫌受賄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接受庭審?;仡櫼幌率录恼麄€過程,頗有戲劇元素,對于楊達才本人來說,更像是一場“無妄之災”。他和南京抽天價煙的周久耕一樣,都是因為行為引起公眾不滿,進而被發掘出頻繁使用奢侈品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又成為反腐線索。最終,人們沒有猜錯,他們都落馬了。沒有人舉報他們,如果說舉報,也是他們自己的煙、自己的表舉報了自己。
在楊達才事件中,名表和網絡都成為反腐利器,這說明正反兩個問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在信息傳播如此迅猛的今天,“不拘小節”的官員很有可能露出馬腳,最后導致“殺死”自己。這不能不說是社會的一個進步。
隨著技術的創新,人們已經有能力去對細節求證了,有人說這是“人肉”,不如說這是調查。每個納稅人都有權利去調查官員的消費,來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的關注與曝光,會讓官員們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更加有壓力?!氨砀纭笔录?瑞士表在中國的銷量下降,就很說明問題。至少在某個產品、某個方面,確實收斂很多。
網絡信息有真有假,的確有人惡意造謠來博取眼球,但這并不能否定網絡反腐的功效。網絡反腐的事情,將來仍舊會發生,“表哥”、“房姐”們也依舊會被繼續曝光和監督下去。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表哥”楊達才事件,也會給人更深層次的思考。在人們追究楊達才收入的過程中,楊達才曾經公開辯解自己的名表都是工資所買,是和自己的親屬共用,其“誠懇”的態度也曾獲得部分網友諒解。是隨后他所擁有的更多名表的曝光,才讓他徹底跌倒。
與此同時,也有大學生上書陜西省財政廳,要求公開楊達才工資收入,但被拒絕??梢韵胂笠幌?如果中國公務員的工資能夠在陽光下曬一曬,部分官員的私欲還會那么強嗎?還會那么大膽和對公眾無動于衷嗎?
過分依靠網絡來曝光,依靠名表鑒定專家來給官員財富“定性”,顯然是有局限性的,不僅偶然性強,而且也會走彎路。只有從制度上突破,官員們才會自我約束,權力才能被更好地關進籠子里。其實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而是常識。楊達才受審,只是再一次提醒,社會復雜如斯,必須有人們更信得過的規則,來解決腐敗問題了。
(評論員 程赤兵)
(原標題:奢侈品和網絡都是反腐利器 )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