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在“南網”的“網絡問政”平臺上發布了一條網民向廣東省領導同志問政的信息:廣東遭受嚴重水災,為什么新聞報道卻很少?筆者上網搜索發現,在此之前,關于這次造成五十萬人大轉移的重大水災的新聞報道少得可憐,確實匪夷所思。
8月16日20時至18日8時,廣東普寧市出現大范圍特大暴雨,強降水致全市28個鄉鎮場街道25個受災。18日,認證為“演員、《開心你最大》主持人”的蔡立君通過微博,連續上傳多張普寧遇水災的驚心慘狀照片,呼吁政府以及媒體關注,并質疑央視等媒體對此事關注度不夠。筆者在此質疑地方主流媒體,重大水災之始,為什么就無動于衷呢?
按理說,每當有重大災害發生,恰恰是新聞媒體最有作為的時刻,這一次怎么就失語了呢?沒有道理。從新聞媒體角度看,如此作為,顯然違背了新聞規律和常識,沒有道理;從政府角度看,理應一開始就通過媒體號召社會、鼓舞精神、團結一致戰勝災害,如此低調,也沒有道理。是災害太小不值得大驚小怪?還是災害太大不敢于公布真相?恐怕是后者。
如果真的是這樣,問題又來了,地方媒體、地方政府為什么要怕呢?筆者姑且猜想一下:可能是怕引起恐慌?但是,無數個教訓告訴我們,恐慌不是來自真相而是來自猜測和謠言??赡苁桥聯p害黨和政府形象?但是,人民群眾如果不滿意政府救災工作,那就真的損害了形象??赡苁桥卤┞端こ檀嬖诘膯栴}?但是,“是癤子總要出膿”,掩蓋不住的??赡苁桥掠绊戭I導的仕途前程?但是,在時間就是生命的救災面前,在人民群眾利益面前,個人那點私利又算得了什么呢?
應該說,地方政府救災態度是積極的,措施也是到位的,值得肯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救災光靠政府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調動起全社會的積極力量,而新聞媒體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發揮好這個重要力量,就能夠號召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到救災當中去。作為新聞同行,筆者能夠體會地方主流媒體的急迫心情,有時,新聞記者不得不面對各方面的干擾,其心情、處境往往就像一個不讓參加戰斗的戰士那樣,只剩下咬牙跺腳的份了。
毋庸諱言,有的地方政府和領導干部凡是遇到不好的事情,總是習慣于讓新聞媒體閉上嘴巴,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理由聽起來很堂皇,家丑不可外揚。于是,就經常上演這樣的怪事:全國新聞媒體已經鋪天蓋地報道了某事件,而事發地的政府部門、主流媒體兀自裝聾作啞,就好像根本沒有這回事似的,像鴕鳥一樣,屁股都被踢腫了,頭還埋在沙子里。其實,批評報道揚家丑也是正能量,更何況,一個公務員、一個政府部門不良形象根本代表不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時代不一樣了,網民個個都是自媒體,主流媒體對家丑視而不見,自有千萬網民非理性宣揚家丑,不但遮不了丑,反而丑得更大發了。
映象網評論員 金 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