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流程有多道關卡,不是表單一填就能算數的,就算一個人不知LV,那么多環節和相關人員,難道都“無知”?
日前網友爆料,云南省大理州安監局的采購單上,赫然出現了奢侈品牌路易威登(LV)。對此,當地官員回應稱,工作人員對奢侈品牌不了解,把LV登記了上去。
這一回,總算沒說是“臨時工干的”,但工作人員“不了解”的說法仍難以服眾。去年開始實施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規定,政府各部門應當采購經濟適用的貨物,不得采購奢侈品、超標準的服務等。這條紅線,不是對某一個人、某一個部門劃的,而是具有普遍約束力。
從操作層面看,政府采購前應進行市場調研,連哪個是奢侈品牌都不知道,至少說明這方面功課沒做到位。再者,政府采購流程有多道關卡,不是表單一填就能算數的,就算一個人不知LV,那么多環節和相關人員,
難道都“無知”?到底是真“不了解”,還是假裝糊涂,有關部門其實是清楚的。不直面問題,而期望用“不知者不罪”的邏輯面對質疑,不僅難以辯白,還會自損公信,如此鴕鳥政策,人們并不陌生。
其實,公眾對政府采購的追問,還不是買了幾個奢侈品,更在于是否依法依規進行,集中采購的產品和服務價格,是否低于相同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平均價格,尤其是“只買貴的,不選對的”這種敗家子作風,在反對奢靡、倡導節儉的新風尚之下,顯得尤為突出。
即便大理安監局并未購買路易威登,但實際付出的采購成本也不低。比如,最終選擇的裝備箱品牌“皇冠”亦不便宜,根據網上查到的價格,26只拉桿箱花費超過3萬元。安監局到底采購了怎
樣的“皇冠”?當記者提出看一看最終成交的拉桿箱包,或拍攝此批采購物品的中標名錄,均遭到拒絕。如此諱莫如深,不能不令人生疑。
掩蓋的信息雖不得而知,但披露的信息已很能說明問題。明眼人不難發現,采購單上所列物品,除了聞名天下的LV,還有著名箱包品牌新秀麗,以及國外知名戶外品牌坎普和多特等。入圍品牌充斥著“高富帥”,任你怎么挑選,采購成本如何能真正降下來?
最近,中央部門發出禁令,叫停政府埋單的奢華晚會,不準用財政資金去捧明星大腕。在政府采購領域,也應體現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格標準,規范操作,治理整頓用公帑追名牌、捧奢品等不良現象,真正把每一分納稅人的錢都花到刀刃上。(特約評論員陸文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