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明網日前刊登殷建光的文章《七條底線全體網名應該共守》。文章說,8月10日下午,網絡名人齊聚央視新址演播廳,對話暢談網絡名人的社會責任。大家一致認為,網絡名人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達成共識,共守“七條底線”:一是法律法規底線;二是社會主義制度底線;三是國家利益底線;四是公民合法權益底線;五是社會公共秩序底線;六是道德風尚底線;七是信息真實性底線。(據8月11日人民網)
中國已經全面進入網絡時代,不僅僅是高達6億網民的數量讓人震驚,而且中國網民參與互聯網社會的熱情也是非常高漲的。幾乎任何一起社會公共事件,都會在網上掀起熱烈討論和形成強烈的輿論場。應該說,沒有互聯網,就不會有今天如此高效、迅捷的輿論監督力量。特別是網絡微博的興起,更是帶動了廣大網民高度充分的參與社會公共事件討論的熱情,將更多的不公正和破壞社會法律的不良甚至是違法行為曝光在世人面前,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時代進步,也是中國社會完全和世界各國的社會形態以及制度模式、意識形態等充分接觸的良好介質。
互聯網最可貴的精神是自由,這里的自由指的是交流的便捷,迅速,還有發言邊界的相對寬松,但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自由,實際上,絕對意義上的自由無論是在現實世界中還是網上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在中國互聯網社會文化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當下,有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互聯網規范和價值準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互聯網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律的保駕護航,對于一些通過網絡實施人身攻擊和制造社會恐慌情緒的行為,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就像前不久一名搖滾歌手發布帶有恐怖襲擊內容的微博行為,雖然大家可能都認為這是一種個人情緒的宣泄而已,不可能會真正去實施,但是因為微博的公共傳播平臺屬性,所以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都有責任管好自己的嘴,不能在公共空間傳播這樣帶有暗示恐怖襲擊內容的微博。
另外,對于國家利益層面和社會主義制度層面的認識和討論,作為公民個人,也應該注意自己的發言態度,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不偏激,不自我矮化,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不公正的社會現象更多的是從解決問題的層面去呼吁,而不是動輒上升到國家制度層面進行批判和冷嘲熱諷,這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會使本來可以聚焦并解決的問題變得“虛焦”,不利于社會矛盾的最終解決。
至于網上發言的真實性底線和道德風尚底線,可以說是一個網民,也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自律底線,因為做人總是要有底線的,而在一個網絡世界里,唯一區別是網線鏈接的不同的社會各地,但電腦屏幕前的每個人的身份卻不能虛擬,所以也必須按照現實世界中我們對自己以及他人的評價和期待一樣去要求,這樣才能有網絡世界的相互尊重。虛假消息滿天飛和謾罵只會讓網上生態環境變得惡劣,最終誰都不可能達成想要的所謂自由。
其實縱觀七條底線的倡議,每一條都是最基本的網絡社會行事準則,可是也正是因為基本,所以堅持下來才更難,但不論怎樣,這七條倡議,都不能偏廢,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網民,都是這七條底線的實踐者,示范者。(蘇曉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