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近期西方領導人的施政演說,大部分的篇幅都是講國內經濟,這是他們維持統治的當務之急。但是,讀到后面,他們都沒有忘了堅持在世界上推銷他們的價值觀。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在弘揚什么價值觀,而是用它做招牌來控制其他國家,從而實現他們的利益最大化。
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1月在第二任期就職演說中說:“我們將支持從亞洲到非洲、從美洲到中東的民主,因為我們的利益和良心驅使我們為那些渴望自由的人采取行動。”請注意,他不忌諱把“利益”放在“良心”之前,而他們的“良心”是平時收買豢養一些“民主分子”,待機利用我們前進中的問題掀起大浪,從而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夢想。西方智囊人物總結認為,蘇聯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電波”搞垮的,對此我們千萬不要大意,不要被所謂友好的言論迷惑。當然這樣做并不妨礙我們向西方學習好的東西和進行開放。
目前的形勢在向有利于我們的方向發展。形勢可分實與虛兩個部分。從實的方面看,美國打了兩場勞民傷財的戰爭,現在又陷入經濟危機;歐洲還在主權債務危機中掙扎。總的來說,西方已沒有多少資本來保持自己“唯我獨尊”的霸氣,反而體衰心虛,無奈地望著中國等新興國家崛起。從虛的方面看,“民主”、“人權”、“自由”等高調在30多年前都帶有“神圣”的光環,而經濟沒搞好的非西方世界確實曾仰視了它們很長時間,少數人甚至視之為“圣典”。但是,經過了這30多年,這些光環都在褪色,人們不禁要問:西方的民主那么好,學習以后怎么會落到現在這樣的地步?經過種種“顏色革命”的一些國家和伊拉克、阿富汗為什么還亂糟糟?這些問題都在引起人們深刻反思。例如,阿聯酋前議員娜杰拉·阿瓦迪去年11月14日在《海灣新聞報》上撰文說:“在將近200年的時間里,衡量一個國家進步的標準是其西方化的能力。今天,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種觀念。”
現在我們更有條件跳出西方話語霸權體系,構建自主話語體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總有人說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滯后”,不管你怎么改,不管你取得了什么成效,總達不到美國的標準。這就是典型的西方話語霸權,而我們有些人甘愿成為其俘虜和奴隸。中國是中國,中國為什么要變成美國呢?而且實際上也永遠不可能變成美國。中國的道路、制度、理論如果帶來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會得到最廣大人民的由衷歡迎和擁護。林毅夫到世界銀行工作了幾年,回來后對記者說,他曾一度很想從西方取回“真經”來發展中國經濟,結果最終發現西方沒有“真經”,反而不照西方經典辦的國家和地區倒發展起來了。顯然,經濟上是這樣,政治上也是這樣。世界上最有出息的人是有主見、獨立思考、并在實踐中善于不斷總結提高的人。一個人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這樣。
現在是中國在理論上拿出開天辟地的新經典的時候了,就看我們如何去努力做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