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廣西東興市加入發生濫殺無辜血案城市的行列。一農村男子持砍刀沖進該市計生局,砍死二名計生干部,砍傷四人。昨天警方通報了該男子有精神病史的消息,但這個細節在中國各地“扎堆”發生報復社會血案時似乎并不重要了。
我們的總印象是不斷有生活中的弱勢者舉起刀來報復殺人,殺人。而與此同時,輿論場對殺人者的譴責嚴重不足,互聯網上有相當多的人在第一時間對報復殺人者的遭遇表達同情,甚至為他們的行為鼓掌。
我們確信這樣的輿論狀態是不健康的,需要有力量促其改變。現在的爭論是改變這樣的輿論傾向可以單獨完成,還是它必須以政府改革輿論認為有錯的工作機制為前提。
這樣的爭論在眼下無異于抬杠。輿論的不健康不可能單獨是輿論的問題,或者單獨是政府工作缺陷造成的。它反映的是轉型期內社會深刻的內在不適應。消除所有原因再來改變輿論的危險傾向等于是放棄作為,它意味著我們將放任自己做公共輿論可以欣賞報復殺人的奇怪社會。
由于網上輿論的同情和變相鼓勵,一些人今后搞報復殺人的精神壓力很可能會減小,以往的道德和法律雙重壓力對一些極端者將只剩下法律壓力。甚至個別沒想那樣做的人也會受到刺激和客觀慫恿,有輕微精神疾病的人尤其可能受到影響。
目前尚無數據支持報復殺人在增加這樣的結論,但這種犯罪的精神環境在變得寬松,從楊佳砍殺警察以來,為犯罪開脫的聲音越來越多,這是我們只要上互聯網就很容易獲得的真實感受。
必須采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扭轉這一局面。我們認為治本最重要,但誰都知道治本需要時間,需要改革的配套,因此治標同樣是關鍵性的。我們不能因為有一些深層原因難以迅速根除,就放棄現在可以馬上做的那些改變。
互聯網上的評論和跟帖或許難以控制,但傳統媒體應當承擔起帶頭譴責濫殺無辜的輿論責任,互聯網意見領袖也應分擔這一責任。政府部門應堅決使用各種調控杠桿,督促這些責任的履行。
對于公開支持報復性濫殺無辜的言論,國家應以立法予以禁止。這樣的言論如果得以在互聯網上合法暢行,將對社會造成持久、深刻的傷害,將嚴重威脅中國的未來。
在反對濫殺無辜的問題上統一社會輿論,這決非言論自由或者不自由的問題,它是全人類真正的普世價值,也是走遍全球立國和立社會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線。如果在這里失守,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將被沖開一個大缺口,我們無法設想將會有什么樣的嚴重后果紛至沓來。
有人說社會治理出現一段亂局無可避免,只有當城市里的各種“街頭自由化”達到一定程度,報復性濫殺無辜從低概率事件發展到讓普通人感到不安全時,輿論才可能掉轉頭來反彈。就像當年人們開始時喜歡政治運動,直到后來吃了大虧才厭倦、反對它們一樣。
但中國作為歷史經驗悠久的社會,不應當重走這樣的彎路。我們應當在看到悲劇的苗頭時,就開始堅決的調整。
需要有更多人勇敢站出來,迎著非理性的聲音譴責反社會的報復殺人。也需要一些公共輿論平臺發揮作用,讓人們知道非理性輿論一旦蔓延的巨大危害。我們或者打掉一種已能感覺到的不正常氣焰,或者這個社會被它的不斷蔓延和裂變逐漸拖垮。
環球時報評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