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對餐飲業征收的稅費約有20余種,占到營業額的7%-10%,稅負較為沉重,若是政府能夠減免部分稅費,必將減輕企業負擔,助力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2013年,注定是國內餐飲業不平凡的一年。經歷了10多年的高速發展,國內餐飲業出現了增長放緩的跡象。
有“國內餐飲第一股”的湘鄂情周一晚間公告稱,董事會決定停止西南四環店等8家門店的營業生產,以減少公司虧損,預計公司此次總的實際損失額度約0.8億元-1.1億元。事實上,幾乎所有的餐飲類上市公司都陷入困境:全聚德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下滑6.52%,凈利潤同比下滑31.6%;在香港上市的兩家餐飲企業小南國和唐宮業績表現也欠佳。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餐飲行業正處于低谷期。數據顯示,2013年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82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7%)。其中,餐飲消費2059億元,同比增長9.5%,大幅低于社會平均水平,預計7月份仍將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消費金額或將繼續下滑。
當然,餐飲企業的虧損與中國經濟大環境相關。考慮到宏觀需求持續低迷,2季度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也在繼續下滑(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下滑明顯),實際購買能力并未明顯提升,難免導致居民減少了外出就餐的頻次,即便外出就餐,在花費上也會更加謹慎。
另外,考慮到以往中國餐飲行業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浪費性消費所推動,在中央出臺了規定明確禁止公款吃喝后,這一部分浪費性消費得到了較大遏制,原先以公款接待為主的餐飲企業受影響非常大。上市的餐企中大都集中在中高端餐飲,因而業績受影響較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012年,餐飲百強企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僅為7.73%,已跌至冰點。而過低的行業利潤率歷來是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等不良行為滋生的溫床,近來餐飲企業頻頻爆出“摻假羊肉”、“組合扇貝”等事件,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同時,考慮到餐飲業是吸納就業的第一大行業,一旦出現全局性下滑,對于原本就受到經濟下滑沖擊的就業形勢將更加不利。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企業尤其是高端餐飲企業紛紛采取措施自救,例如調整高端品牌產品結構,通過并購、合資等方式進入多領域,嘗試“走出去”;而大眾化餐飲企業則試圖創新服務方式,拓展市場領域。然而,在中低端市場趨于飽和、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只憑借企業自救的模式,難以快速扭轉下滑態勢。餐飲業與民生息息相關,政府也應出臺一些扶持政策,畢竟當前我國對餐飲業征收的稅費約有20余種,占到營業額的7%-10%,稅負較為沉重,若是政府能夠減免部分稅費,必將減輕企業負擔,助力餐飲企業渡過難關。
(王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