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論
7月1日廣西賀江污染,導致大量死魚出現,可等到5天之后,廣西才啟動應急響應。據悉,7月1日當天,賀州市環保局接到投訴后,就到污染水域進行檢測,但未發現水質異常。環保部門解釋,賀江水污染的“元兇”鉈,他們沒有檢測儀器,這種檢測儀器至少要200萬元,只有省級環境監測部門有(7月12日《中國青年報》)。
清水變毒水,魚兒肚皮朝天,可環保部門在污染現場卻束手無策,真是一個黑色幽默。靠死魚來“監測”污染,這在現實中并不少見,2012年廣西龍江河鎘污染,同樣是死魚大量浮現,才引爆出驚人的水體鎘超標。當地環保部門花了三天,將污染水樣送往自治區檢測,才確定污染元兇。
環保部門為何這么窮,連個檢測儀器都配不全?是地方對于環保投入嚴重忽視,還是環保部門的錢沒花在該花的地方,抑或兩者皆有之?檢測儀器再貴,然而,與污染造成的損失比,這些錢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保護一條河流的生態安全,200萬算起來一點也不多。
有龍江河鎘污染的教訓在先,廣西卻沒有吸取教訓,實在令人遺憾。需要反思的不僅是廣西,現實中,靠看、靠聞、靠死魚死蝦死貝、靠血鉛超標的孩子來“監測”污染,這樣的事件長期不斷出現。民眾不禁疑問,還要付出多少教訓和代價,地方政府才能把環保真正放心上?
陳維(律師)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