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宗教、美國(ARMY,ALLAH,AMERICAN),如何在政治體制框架內容納這三種政治力量,是所有卷入民主化運動的阿拉伯國家都難以繞過的歷史難題。
第一位民選總統穆爾西在政變中被迫下臺。面對埃及社會的裂痕,局外人可以選擇觀望,埃及民眾卻難逃動蕩之苦。
不管早晚,凡是卷入民主化運動的阿拉伯國家,其實都難以擺脫“3A”(ARMY,ALLAH,AMERICAN)政治的糾結和困擾,設計好一種能夠寬容這三種力量的政治體制框架,一直是政治精英們所追求的目標,但往往事與愿違。
軍人政治
在現代民主政治中,軍人執政或干政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好詞。很多國家,比如巴基斯坦、緬甸和泰國,依靠軍事獨裁或政變上臺的政治領袖,往往都愿意盡可能快地脫下軍裝,披上民選政治的外衣,以增強其執政的合法性。在埃及,也是如此。國防部長塞西在“逼宮”總統穆爾西后再三否認他的做法是“軍事政變”,不斷強調軍方要“遠離政治”,還避嫌地把憲法法院院長推上前臺擔任臨時總統。但是,無論怎樣開脫,軍人干政都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
伊斯蘭道路
有原教旨主義傾向的穆斯林兄弟會在政治上的崛起,正是社會中窮人想通過選舉來改變社會地位的結果。該團體雖然經歷了埃及世俗政治幾十年的洗禮,但其伊斯蘭道路指向始終未變。它的會徽是一本《古蘭經》和兩把刀。穆兄會領導人穆爾西上臺后,也在試圖向強人政治和神權政治邁進——調整軍方高層人事、重啟被軍方解散的議會、強化總統權力,等等。他還成為三十多年來首位訪問政教合一國家伊朗的埃及國家元首。
民選政府
民選政治是當前西方國家衡量他國民主化進程的一個簡明標尺。埃及的民選政府,既是美國的期望,也是埃及社會內接受西方政治理念的精英們的期望。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經典的民主規則運行的結果卻是一個過度伊斯蘭化的“代議”政府的出現。美國最初的擔憂不無道理,穆爾西執政期間的所作所為——有步驟地破壞經濟、肆意踐踏婦女權益、迫害基督教徒和猶太人等——讓嘗試與穆爾西政府為伍的奧巴馬政府書寫出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最大敗筆。
未來的埃及政體,最樂見的結果莫過于它的泰國或尼泊爾化,即通過各種各樣的“民主”或不民主的手段,不斷剝蝕執政黨或團體的政治參與能力,然后再把它放到一個看似更民主的新程序中,進而實現各種勢力的均衡和社會的和諧。但是,這樣一個和諧的愿景什么時候才能到來呢?
(史澤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