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彭清華表示,“自治區黨委衷心歡迎大家對我們提意見提批評提建議,哪怕再尖銳,聽起來臉紅心跳也一定會正確對待,認真整改,絕不給穿小鞋,決不搞秋后算賬。” 這一表態無疑值得肯定,但是,僅僅不打擊報復還不夠,領導干部還要樂于、善于、勇于聽取人民群眾的批評和建議。
習近平說,中國共產黨人要容得下尖銳批評。領導干部對待批評要有胸懷、有雅量,應聞過則喜,而不能暴跳如雷。毋庸諱言,在一些領導干部那里,人民群眾提批評、提建議往往被視為不聽話、不合作、挑戰官員權威,甚至被冠以破壞穩定的罪名。細究一下,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傲慢官派使然,是“一言堂”、“官本位”等封建思想使然。前不久,國內多地發生多起強征強拆事件,人民群眾意見很大,卻不見地方政府出來接受批評,甚至發生死傷事件了,還“猶抱琵琶半遮面”,躲在開發商后面不肯出來。且不說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但凡你心中還裝著人民群眾,你怎么可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呢?
中國有句古訓:民不和官斗。實事求是地講,當下的中國社會心理也是如此,老百姓批評政府其實是不情愿的,除非迫不得已、日子過不下去了。這個不情愿的背后有“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無奈,有“說了也白說”的不信任,也有怕打擊報復的顧慮。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領導干部如果真想聽取人民群眾的批評和建議,那就應該拿出應有的姿態來,打破隔閡,消除顧慮,取得信任。像焦裕祿那樣,走向田間地頭,走進家家戶戶,放下架子,拉近距離,誠心檢討,虛心求教,真心辦事。如此,“說了也白說”才能變成“不說白不說”。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領導干部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一貫正確。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些領導干部偏偏自我神化,不允許自己的形象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害。假如工作中真的出現了失誤和問題,這些人又變成了鴨子,肉都煮熟了,嘴還是硬的,百般掩飾,百般狡辯,百般推脫,百般抵賴,怕丟面子、怕傷官威、怕失選票、怕丟烏紗,獨獨不怕誤了民生、傷了民心。河北的“紅豆哥”、周口的“平墳衙門”就是典型。韓正說得好,必須深刻認識到,任何遮遮掩掩,避重就輕,都是有私心雜念的表現,本身就是思想認識上出了問題。要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利器,敢于揭短亮丑,勇于接受批評。
改革開放初期,有一個笑話廣為流傳。關于改革開放,中央領導說,現在是兩頭熱中間冷,省里、市里、縣里、鄉里領導也說,現在是兩頭熱中間冷,說來說去,把“中間”說沒了。這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解決上頭的問題才是關鍵,才能不走過場。中央政治局已經做出了表率,各級領導干部也不能“燈下黑”,要先把自己擺進去,先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中存在的“四風”問題解決了,基層干部和一般黨員的作風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考驗的是每一個共產黨人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政治素質和政治品格。
(映象網評論員 金聲)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