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愛狗文明、吃狗可恥的觀念,尚未形成普遍共識,吃狗還是愛狗的爭論仍將繼續。雖然場面上仍然像是雞同鴨講,但從長遠看,拒絕吃狗可能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其背后的動因,未必是愛狗派在邏輯上的勝利,而是與“世界文明”同步的大勢所趨。事實上,當吃狗派反復呼吁多元和寬容,而愛狗派一再強調普世的時候,這種趨勢就已經注定,剩下的只是時間和過程。
昨天是夏至,也是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的開幕日。而今年的狗肉節,頗有些頂風作案的意思——在愛狗、護狗、救狗逐漸占據輿論強勢的背景下,玉林人不但吃狗,而且大張旗鼓,確實有點逆勢而動。
有消息稱,從狗肉節開幕前一周,舒淇、何炅、王力宏等明星就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呼吁取締狗肉節。來自動物保護組織和個人的呼吁、抨擊,更是一波強過一波。
玉林方面的自辯依然沒有什么新意,不過再次重申夏至進食狗肉的傳統。玉林市政府則出面回應,稱狗肉節既非政府主辦,政府也從未提倡。如此態度,透露出當地政府面對輿論壓力時的謹慎和兩難。
至此,老話題再次回到老套路,吃狗派強調傳統,愛狗派強調文明;吃派主張允許吃與不吃共存的多元,反派則堅持不吃才是順應文明的普世價值。兩派一向爭執不下,而且還將繼續爭執不下。
值得注意的是,吃狗派受到的愛狗派的反對,往往來自“四面八方”。所謂四面八方,不僅指愛狗人士數量眾多,更是指愛狗人士對吃狗派的指責,來自倫理、情感、法律、衛生、美味等各個角度,似乎愛狗派對吃狗派的反對并沒有一致的倫理依據或法律武器,而是抄到什么算什么,只要能用來質疑吃狗肉這件事就行。
譬如,在各種愛狗還是吃狗的電視辯論或媒體爭論中,愛狗派對吃狗派的攻擊,往往是從強調動物倫理和愛狗情感開始,而后迅速滑向對長途販運的狗只來源是否正當、是不是偷竊所得,或屠宰場里被殺的狗狗有沒有檢疫證、會不會傳播疾病的質問。似乎愛狗、護狗的行為,不再是一件愛狗人士所稱的倫理行動或愛心行動,而變成了一件法律行為或衛生檢疫行動。
如此略顯凌亂的論辯方式,恰恰證明愛狗人士至今尚未掌握可以對吃狗派一擊斃命的致命武器,只好從各個可能的角度對吃狗行為亂拳出擊,卻顧不上邏輯的周延和一致。
其實,吃狗或愛狗,本來就很難找到邏輯上的充分依據,最終決定全社會在吃還是不吃上作出取舍的,不是哪一方對另一方的邏輯完勝,而是在論辯、博弈基礎上達成的妥協和共識。即使在西方,吃狗被視為不可思議的惡行,在邏輯上也找不到多么充分的依據,不過是千百年來在人狗互動中形成的與吃狗風俗截然相反的另外一種風俗而已。但是,這種風俗一旦在全社會形成普遍共識,也就成為愛狗者手中最凌厲的武器,任何試圖品嘗狗肉美味的人,一旦面對這件武器,饞涎就可能迅速變成冷汗。
在中國,愛狗文明、吃狗可恥的觀念,尚未形成普遍共識,吃狗還是愛狗的爭論仍將繼續。雖然場面上仍然像是雞同鴨講,但從長遠看,拒絕吃狗可能逐漸成為社會共識。其背后的動因,未必是愛狗派在邏輯上的勝利,而是與“世界文明”同步的大勢所趨。事實上,當吃狗派反復呼吁多元和寬容,而愛狗派一再強調普世的時候,這種趨勢就已經注定,剩下的只是時間和過程。
至于玉林的狗肉節,估計更是堅持不了幾年。面對日益強大的輿論壓力,將來的狗肉館能作為多元社會中被寬容的一“元”,被允許躲在街角經營下去就不錯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