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有浙江嘉興海寧網友爆料,稱一位媽媽在兒子的脖子上劃了一刀后準備自殺,懂事的兒子為了救媽媽,不顧自己受傷,去奪媽媽的刀。搶刀過程中,兒子的手被鋒利的刀刃劃傷。也許是親情喚醒了理智,媽媽隨后打電話報警。目前,經過醫生搶救和手術治療,母子兩人均脫離生命危險。(6月6日 人民網)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作為一位母親,再怎么有氣,再怎么絕望,都不應該走極端,把刀子伸向孩子的脖子。況且,孩子并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可以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想拿來陪葬就可拿來陪葬。從法律的角度上看,父母自殺若拉孩子陪葬,其實一樣是嚴重的殺人罪。還好,在最后時刻,兒子的親情喚醒了母親理智。
在此事上,更讓人大跌眼睛的是,母親(詹某)之所以攜子自殺,并非是遭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而只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攜子自殺的嚴重行為與“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這因果關系的“十萬八千里”,讓人覺得詹某攜子自殺不只是一時之氣這么簡單。分析詹某的舉動,可以發現,詹某很可能是個心理疾病患者。“詹某的脾氣很差,經常為一些家庭瑣事吵架,甚至嚷著要跳樓或是在家里的墻壁上寫大字。6歲的兒子小宇,如果做事不按照她的意思,她就會用棒子打。”——這些詹某的平時表現,就和狂燥抑郁癥非常符合。
因此,對于“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對孩子下手”的詹某家人而言,當務之急不是指責詹某,而是帶詹某去看心理醫生,醫治心理疾病。如果詹某有心理疾病,就要積極幫她治療,不要懼怕世人對精神疾病的偏見。
其實,現在患心理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有報道顯示,我國每年因為患抑郁癥而自殺死亡的人都呈大幅度攀升勢頭。所以,不論是防范頻繁的高校跳樓,還是防范時常見諸新聞的攜子自殺,都必須加快普及心理疾病知識的步伐,建立完整的預防干預心理疾病的機制,使心理疾病患者能得到及時治療,從而消除社會悲劇發生的隱患,更好的建設和諧社會。(文/葉建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