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期間,一則涉及醫患關系的事件在社會上炸開了鍋——兩歲女童在醫院重癥監護病房遭護士“狂扇”耳光。本身就很敏感的醫患關系,又碰上兒童節,一時間口水四起,憤青、公知、圍觀的、打醬油的,紛紛表達各自的憤慨之情。當地衛生主管部門出人意料地迅速拿出處理方案,讓人有點措手不及——這么快就調查清楚了?不掌握護士“扇耳”的動機所在、僅憑網絡表情就能下結論了?是否有點草率?
地球人都知道,醫患關系現在就像個玻璃球,你說它還算和諧,它就穩穩地在那里;但如果你說它不和諧,一摔就碎了,碎得遍地都是,還很扎手、傷人!
且不管當前的醫患關系到底如何,咱別觀點先行亂扣帽子。先說一下發生在南京的一幕慘劇,同樣跟孩子有關。南京江寧一起男童被潑硫酸案的最新進展發現,潑硫酸的那名男子只是因為感情糾葛,就做出如此遷怒于孩子的舉動。案件的性質沒變,但作案的動機顯然找到了,自然能夠服眾。再反觀護士“扇耳”,其動機何在?
就目前網上反復回放的那段監控視頻看,似乎護士“扇耳”成立,但視頻似有后期加工痕跡,可信度也大打折扣。那暫且認為“扇耳”動作成立,醫者認為是為了喚醒病人,觀眾則認為護士在施暴。依照一個正常人的思維邏輯,一個孩子有時候因為不懂事也會引起大人反感甚至動氣,但這名孩子在重癥監護室,是一個等待喚醒的小生命,似不可能做出令人反感的舉動。那么,護士為什么會“施暴”呢?護士壓力大得抑郁癥了?還是與孩子家長有感情糾葛了?或者其他原因?
事出有因,這時候輿論不應急于下結論,而應該去探究事件的原因。目前,似乎沒找到原因,相關主管部門就拿出處理方案以平息事態,令人難以信服。
不弄清事發緣由,被綁架的醫患關系、被妖魔化的醫護人員,有可能再一次受到嚴重傷害。
所以,目前最該做的,應該是調查護士“狂扇”耳光的動機所在,然后再定性不遲。而定性,也只能是個體,而不是如泰山般的大帽子。因為,和諧社會是“建設”出來的,不是“破壞”出來的。(朱旭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