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個特殊的行業,擔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理應把對腐敗的容忍度壓縮到最低限度,否則,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有可能被消解掉。
昆明市部分小學從學生午餐中吃回扣,在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后,該市已就此事作出回應,市檢察院已經對涉嫌違法的人員進行依法查處,同時市教育局已對全市教育系統進行全面檢查,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學校餐飲管理。
類似從學生身上謀利的現象還有很多,比如輔導材料、作業本、校服等方面,但凡和錢掛上鉤的事情,都有可能被吃回扣,這在一些地方幾乎是公開的秘密。這種現象司空見慣,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的司法機構對這種細節上的腐敗沒太當回事,使此類高度分散的腐敗現象處在事實上的“法不責眾”的模糊地帶。
昆明一些小學的這種午餐回扣,有多種多樣具體的原因,比如管理制度不明晰、商業機構對校園的滲透等等,或許當事老師和學校從內心深處沒覺得吃這點回扣是多大的事,他們很可能會擺出不少理由,但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絕不能成為從學生身上謀取好處的食利者,這應該是教育從業者最為基本的職業理性和道德底線,這是任何理由都不能超越的和踐踏的一條紅線。
教育是個特殊的行業,擔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理應把對腐敗的容忍度壓縮到最低限度,否則,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有可能被消解掉。有關專家說,吃午餐回扣已涉嫌收受商業賄賂,既然如此,昆明的這個案例,再一次提醒我們,對這種腐敗,應該加大監督和懲處的力度,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司法案例警示那些準備向學生伸手的人,使這條紅線成為教育從業者的一個禁區。眼下,一些地方校服、作業本和輔導材料等方面的管理漏洞還有很多,吃回扣現象還相當普遍,抓幾個這樣的反面典型并不難,關鍵就看一些地方有沒有這樣的決心。
學校也好,老師也好,一般的職業缺憾是可以寬容的,但突破底線的言行不能寬容。從學生身上賺錢,當屬不能寬容之列,否則,教育這個行業的職業倫理,終將無法維系。既然昆明方面已經著手處理,那就希望拿出一個讓學生家長和公眾滿意的答案,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吃午餐回扣的腐敗“蒼蠅”剔除干凈。(特約評論員張金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