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偉賓
今年初,根據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數據統計,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終報名人數超過150萬,熱門的職位競爭慘烈,接近“千里挑一”、“萬里挑一”的程度。然而,日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2年度中國職場心理健康調研報告》卻顯示,職場個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機關排名倒數第一,排名倒數第二的是民營企業。這與公務員報考的熱度極不相符。(5月20日《成都商報》)
在“死也要死在編制內”的現實語境中,公務員個人幸福感竟然最低,實在出乎我們的意料。然而,我們也不必過于認真。
幸福感的調查,帶著太多的“個人色彩”。因為幸福感不是說出來的,而是感覺出來的。人家說不幸福未必就是不幸福,此外調查也未必科學。這次調查有9072名受訪者,其中2.7%為政府機關、非營利機構、科研人員,且所有受調查者中74.8%為30歲及以下的年輕人。如果調查對象是一群40歲的公務員和外企人員,結果可能會大相徑庭。不科學的調查得出的結論,如果過于較真,那就有些傻了。
公務員究竟是否幸福?恐怕每一個公務員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務員個人幸福感最低也未必是壞事。對于老百姓來說,對公務員的要求就是為民服務的態度能夠好些,為民服務的意識能夠強些。當老百姓對公務員的要求變高,公務員的工作就會更辛苦。可能在公務員原來的想法中,公務員的飯碗是“鐵”的,甚至是“金”的,工作是輕松又悠閑的。可事實并非如此,一些公務員的工作量不小,甚至要加班到很晚。因為理想與現實有差距,當然會覺得不幸福。
公務員的幸福感最低或許是個偽答案。我們也不必過于較真。應較真的是對于公務員的要求應越來越高,這樣公眾的幸福感才會高些。最怕的是公務員覺得自己的幸福感最低,從而怠慢工作。老百姓的幸福感不僅沒有隨之提高,反而隨之降低,那就不是公務員的錯,而是制度的問題了。(教師 濱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