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正式運行10年的中央巡視工作即將迎來一次調整:中央巡視組將收縮巡視范圍,巡視重心由“相對全面”回歸其最主要的職能:發現和反映違法違紀線索。為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巡視工作也被賦予新的工作手段——抽查領導干部報告的個人重大事項。(詳見《河南商報》A02版)
前天,有人在微博上說,估計馬上又出現新一輪大規模移民潮。當然帶著調侃的味道。正想為什么呢,這一新聞提供了注腳。
的確,這次中央調整巡視組的工作重心和工作模式,是反腐敗的一記重拳。一方面,中央巡視組最初的目的就是發現和反映腐敗線索,只是后來增加了一些內容,盡管這些內容也很重要,但顯然影響了其最初的功能;另一方面,那種一個巡視組負責幾個地方,一次巡視一兩個月,甚至更長,而且組長屬于鐵帽子的情況下,很容易利益結盟,影響巡視效果。
現在,中央調整巡視組的工作重心,并且改變工作模式,以保證他們在反腐倡廉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顯然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王岐山說,黨面臨的挑戰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國內,但最根本的還是來自黨內,不正之風和腐敗就是來自黨內的挑戰之一。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判斷,也是中央這次調整巡視組工作重心和工作模式的基礎。
但也要看到,腐敗的問題,不能只靠黨紀國法來解決。強化反腐的高壓政策,當然是好事。但要徹底消除腐敗,還必須破除權力尋租的制度基礎。
眼下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還是權威發展模式:強勢政府主導下依靠資源的投入推動增長,政府具有很強的動員資源和指定資源投入方向的能力。因為行政權力大量干預經濟活動,形成普遍尋租的環境,腐敗的蔓延就會變得很難制止,不管是思想動員還是嚴刑峻法都無法根治。
破除尋租環境,最迫切的就是減少行政審批。眼下中央推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好事。但要持續下去,不能因為經濟形勢上出現變化就收緊或變相收緊。因為只要加強行政審批,就等于制造尋租的基礎,進而讓腐敗蔓延。
總之,中央對巡視組制度的改革固然是眼下反腐的又一重拳,就像輿論的解讀那樣,這是讓巡視組到各地當中央“千里眼”,找腐敗的老虎和蒼蠅,但也要看到,權力尋租基礎不變,難以根除腐敗。個別腐敗我們可以說是個別人的問題,當腐敗成為一種嚴重現象的時候,要鏟除腐敗的土壤,制度改革恐怕才是根本。(eviews )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