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種植少不了要用農藥,但是如果不按規(guī)范使用,就會使產品農藥殘留過高,危害健康。記者在山東濰坊地區(qū)采訪時卻發(fā)現(xiàn),有人置國家法律與人民健康于不顧,明目張膽濫用劇毒農藥——神農丹。當?shù)剞r民對神農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使用過這種劇毒農藥的姜,他們自己根本不吃。(5月5日 新華網)
又是農產品“帶毒”!很多讀者一看到這樣的新聞,就將責罵的矛頭對準姜農,認為農民喪失良心,前有毒豇豆、毒小麥,己所不欲干嗎施于人?但在筆者看來,農民用劇毒農藥種地,固然是“小人心態(tài)”作祟,但根子上還是藥殘檢測監(jiān)管不力、把關不嚴、內外有別、外嚴內寬造成的。
“菜籃子”事關公眾餐桌,如果“毒”從口入,直接損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所以,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是個“硬杠桿”。世界各國對農藥的施用都進行嚴格的管理,并對食品中農藥殘留容許量作了規(guī)定。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有毒化合物制定了ADL值(每人每日允許最大攝入量),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及有些國家都制定了相關的各種農藥在不同作物上的MRL值(即食品中農藥最高殘留限量標準),以此來衡量農產品中農藥是否超過標準。可據(jù)筆者所知,中國的很多地方在執(zhí)行政策的時候卻“外嚴內寬”,即出口產品要求很高,而國內銷售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遠遠低于國(境)外標準。從報道中我們可以得知,那些用劇毒農藥種出的姜,都有合格的藥殘檢測報告。因為檢測都是由姜農自己送樣品,只要找?guī)捉锖细竦慕z驗,就可以拿到農藥殘留合格的檢測報告。
但并不是所有產自濰坊的姜都有毒。據(jù)了解,濰坊當?shù)爻霎a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內銷姜兩種,因為外商對農藥殘留檢測非常嚴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農藥。比如,安丘市對出口的高毒農藥管理非常嚴格,每個鎮(zhèn)和街道,每個社區(qū),每個村都設有農藥監(jiān)管員和信息員,對農藥的經營和使用實現(xiàn)無縫隙監(jiān)管。這一方面說明國內的農產品質量檢測尤其是藥殘檢測的漏洞很大;另一方面表明國內農產品安全標準還有很大提高空間。
依筆者看,要想終結“毒姜”的慘劇,當務之急是,農業(yè)、工商、質監(jiān)、衛(wèi)生、食品藥品等監(jiān)管部門應該以“毒姜”為由頭,聯(lián)合起來,立即掀起一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頓檢查風暴,從源頭查起,尤其是對所有的農產品農藥殘留進行一次徹底的查禁。同時,要像安丘對出口大姜的監(jiān)管一樣,建立農產品監(jiān)督的天羅地網,讓“毒農產品”沒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王文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