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數日重磅關注賈魯河狀況,不僅是想拯救這條歷史人文氣息濃郁的“母親河”,更是想挽回令人憂慮的城市環境。那些遠離繁華市區的環保洼地,不失為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堵住這樣的環保短板,“美麗中原”才能更加有保障。
5月6日,大河報報道了賈魯河死魚事件,此事引發鄭州市民廣泛關注,賈魯河水質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為此,大河報記者實地走訪,揭秘賈魯河污染源。經過對賈魯河鄭州市區段的全程走訪,賈魯河的污染狀況被記者基本了解清楚。顯而易見,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曾經多次說:“開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諷刺?!焙懿恍遥@樣的預言似乎正在成為鄭州的現實。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鄭州的城市面貌以及市民生活都在不斷發生著巨大變化,開寶馬對于很多市民而言,都不再是一種奢望。不過,與經濟發展極不匹配的是污濁不堪的城市水系,賈魯河雖然距離市中心較遠,但幾乎所有市區河流最終都匯流于此,賈魯河的污染狀況觸目驚心,作為水源的支流又能好到哪兒去呢?
我們都知道,城市有水才會顯得靈動,因此開發商也都想方設法打造水系樓盤,當然,這個水的前提是清流潺潺而不是濁浪滾滾。僅以河流數量來說,鄭州似乎也并不顯得寒酸,但若以河流狀況而論,恐怕就有點拿不出手了?!耙粭l黑河波浪寬,我家就在岸上住”,對于不少鄭州市民來說,這正是真實的日常生活寫照。污濁的河流不僅未能扮靚市民生活,反而使不少人深受其害,礙眼的景觀、刺鼻的氣味自不必多言,其所滋生的蚊蟲更是令很多市民不堪其擾。
數年前,海口市某水務局長語出驚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水越黑?!笨梢韵胂?,此話立刻招來了輿論的口誅筆伐。以此來衡量,周生賢所謂“坐寶馬車,喝污水”不僅談不上諷刺,甚至還足以成為一種經濟發達的標志——如此奇談怪論,不免使人大跌眼鏡。不過,一片譴責聲中也有人站出來表示,就目前的環境狀況而言,此公所說未必不是實情。毋庸諱言,在“唯GDP是舉”的政績觀主導下,不少地區都曾因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留下龐大的環保欠賬,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犧牲環境往往首先被作為一種廉價的成本。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開寶馬喝污水”成為不少城市共同面對的“成長煩惱”。
實際上,之所以會出現“經濟越發達水越黑”,主要原因是環保投入與環保欠賬相比明顯不足——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一個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環保投入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穩定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5%,才能有效控制污染,達到3%才能使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對比之下,中國2012年的節能環保投入占當年GDP的比重僅為0.38%。相對于其他投入來說,環保投入收效緩慢且無法直接產生經濟利益,因此很容易被忽略。
我們可以忽略環境,環境卻不會忽略我們。近年來,隨著環保壓力的不斷增加,不僅氣候變得喜怒無常,各類環保事故也頻頻發生,從席卷大半個中國的連天霧霾,到不斷有地區被曝光癌癥村,環境惡化所帶來的惡果不斷展現,由此使得環保關注度顯著提高,并因此催生了“美麗中國”的概念。今年兩會,“美麗中國”毫無懸念地成為熱門關鍵詞之一,代表委員爭相獻計獻策的同時,國家層面也加大了治理環境污染、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步伐,水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水處理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環境災難雖然不會立即爆發,但往往因為日積月累而令人無從逃避。大河報連續數日重磅關注賈魯河狀況,不僅是想拯救這條歷史人文氣息濃郁的“母親河”,更是想挽回我們日漸走向頹勢的城市環境。堵不如疏的道理人人都懂,除了封堵非法排污口之外,關鍵還在于加大投入消化那些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人常說“水往低處走”,污染也是一樣,那些遠離繁華市區的環保洼地,不失為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補上這樣的環保短板,“美麗中原”才能更加有保障。(評論員 趙志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