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難,鄭州市民怨聲載道。記者查詢相關資料和數據發現,16年來,鄭州人口、面積、GDP、機動車數量均翻番,出租車卻只增一輛。市民呼吁增加出租車數量,以緩解打車難。對此,鄭州市客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解釋稱,限量是因為一段時期內出租車夠用,運力過剩。(詳見昨日《河南商報》A06~A07版、今日A08版)
16年僅增加一輛出租車,明顯滯后于城市發展,無法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而面對打車難、“黑車橫行”的現實,鄭州客運管理處卻無動于衷,仍然聲稱運力足夠。如此荒誕的場景令人質疑,長期限量出租車究竟出于何種目的?為何對市場需求視而不見?
住建部對出租車數量有一個指導性標準,大城市每萬人不宜少于20輛,目前鄭州市市區每萬人擁有約14輛出租車,明顯低于國家指導性標準。鄭州市出租車數量過少,與城市人口承載量極不相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鄭州市政府為了緩解打車難,曾于2011年1月1日取消了“運六歇一”制度,理論上釋放了2000輛運力。不過依然沒有緩解打車難的困境,運力緊張與需求旺盛之間的矛盾太大,想有效緩解打車難,必須增加出租車數量。
另一個衡量出租車運力的指標,則是“黑車”數量。從報道可知,鄭州市每年都查處大量“黑車”,部分“的哥”亦聲稱市面上的“黑車”總數超過2000輛。顯然,“黑車”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租車存在短缺,需要增加部分運力填補缺口。
顯然,16年僅增加一輛出租車的做法,乃是漠視市場需求變化,一味故步自封,沒有從市民的角度考慮問題。此舉也有維護既得利益的嫌疑,出租車數量受控,運營公司和牌照持有者,不用想辦法提高市場競爭力,即可坐收暴利。同時,出租車數量太少導致市民打車難,則又促使市民購買私家車,進而助推城市交通擁堵。
可見,長期限制出租車數量弊大于利,亦是一種懶政的表現。管理部門應根據城市發展狀況,及時調整出租車數量,以解決市民出行問題。(媒體人 江德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