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下午,一位7歲左右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突然發病,送往館陶縣人民醫院,經多方搶救無效去世。患兒家屬糾集多人在就診醫院滋事,硬是把一位年僅30多歲的女醫生打罵至一個屋子里,女醫生在極度恐懼與絕望之下跳樓,直接造成顱腦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石家莊日報》5月2日)
醫療工作人員救死扶傷本應是高尚的職業,可現在社會普遍認為,醫生道德淪喪,只看錢不看病,大肆收受紅包、回扣。患者不信任醫院和醫生,未進院就戒備,進院后稍不滿意就投訴,假若真正發生糾紛,則集結人員大鬧醫院、打罵醫生,有些直接演變為“殺醫”事件。在我國,醫生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高危行業。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殺醫”事件發生后,大多數人“感到高興”,有人呼吁“應該舉國歡慶”、“比抓到貪官更開心”。鮮活生命的逝去,卻被那么多人當喜劇看,不僅不引以為戒反而成為范本或榜樣,那將來到醫院看病不順就要制造暴力豈不成為常態。我國醫務工作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醫生不注重與患者溝通交流,有些為患者考慮做出的付出卻得不到理解的現象都可能存在,但不能因此就對醫生造成人身傷害。
醫生所承受的工作壓力、付出的時間精力以及面臨的執業風險都是其他職業無法比擬的,在現今,他們還要面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社會地位每況愈下的現狀,有誰還愿意去做醫生呢?
一位醫學院在校學生在去年哈醫大醫生被殺事件后說:“我不想有一天這一身從小就向往的白衣服會被鮮血染成紅色,請讓我們找到繼續堅持的勇氣。”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多地去了解醫生、支持醫生,客觀評價不良醫療行為,更多地宣傳優秀的醫生群體,讓民眾聽到公正的聲音,讓患者重拾對醫生的信任,給醫生和患者一片和諧的天空。
(河南人民廣播電臺評論中心 良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