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綜合招聘考試和基本法測試報名結束,作為香港公務員招聘大多數職位的“入門試”,通過綜合招聘考試象征著拿到進入“官場”的入場券。過去5年,共計有約30萬港人報名參加了考試。與內地相似,高薪穩定的公務員頗受香港人歡迎。不過,在管理透明、職業選項多的情況下,香港的“鐵飯碗”多少又有些不一樣。
這幾年,內地的公務員熱一浪高過一浪。在香港,報考公務員同樣熱得灼人,以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政務主任為例,錄取比率為1∶538,這與內地動輒數百人爭取一個崗位相比,可謂不遑多讓。但與內地相比,香港招錄公務員有兩大可借鑒之處。
一是門檻低。報考香港公務員,最低學歷門檻是中三畢業(相當于內地的初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曾蔭權在高中畢業后被港大錄取,由于家境貧寒被迫輟學,隨后他考上了二級行政主任。之后他逐步晉升,直至做到行政長官。二是薪酬透明。香港公務員沒有隱性收入,沒有年終獎金,逢年過節也不會有福利補貼,這同樣對內地是個啟發。公眾對公務員薪酬并不嫉妒,不滿之處在于不透明,無從實現知情權和監督權。
香港和內地有所不同,彼此也許不宜完全移植對方的公務員招錄制度,但香港招錄公務員是一面鏡子,在這面鏡子里,我們既看到公務員熱并非只是內地才有,也看到了公務員招錄門檻應該低一點,更應該看到公務員薪酬透明,才能紓解公眾的偏見或誤解。
秦淮川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