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5祭品
【核心提示】:清明臨近,一方面是紙質iPhone5等新潮祭品熱銷,另一方面是城管等部門將紙質iPhone5和紙質別墅、家電還有冥幣等祭祀用品作為“違禁品”予以大力查繳。由于《殯葬管理條例》明確規定不得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所以城管部門的行動還是有規可依的。
可是,無論紙質iPhone5這類新潮祭品還是冥幣這類老式祭品,都是社會習俗的一部分,對其禁止真有必要嗎?
設禁祭祀用品源于警惕“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反科學,但它也是民間社會的一種紐帶,荒誕下卻可能暗含著合理。
以廣東山水縣信奉“雞骨太公”的烏石崗為例,在清朝乾隆年間,這個村的村民之間本來沒有宗族關系,但是村民們一商量,決定立一個共同的祖宗,就建了一個祠堂,把一塊雞骨頭包起來供奉于祠堂,從此后村民們就都是“雞骨太公”的后代了。現在看這段故事覺得可笑,但是當時這樣做是很合理的,因為這些村民上面有官府的壓迫,旁邊有其它宗族勢力威脅,如果他們依舊保持一盤散沙,只能處處受欺,而通過立祖歸宗,村民就可以擰成一股繩,實現“團結起來力量大”。
據廣東學者陳忠烈考證,清朝廣東地區的各鄉村村民通過多種手段“認祖歸宗”,建立了中國最濃厚的民間宗族氛圍。以今天的眼光看,那種認祖歸宗的手段和此后的宗族祭祀活動還不都是“封建迷信”?——所謂“粵俗尚鬼,賽會尤盛”。實際上我們知道,直到今天廣東地區仍是大陸“封建迷信殘留”最多的地區。可這種“封建迷信”確實對人們產生過有利的作用。上世紀50年代搞“統購統銷”,政府遇到阻力最大的地區就是廣東地區。
祭奠親人時燒紙扎財物也不是完全出于愚昧。在“養兒防老”的傳統社會,祭奠時燒紙質的錢、住宅、侍從等,是對子女贍養義務的提醒。
紙質iPhone5能有什么社會危害?
除非“封建迷信”有明顯的社會危害,否則政府不該干涉燃燒紙錢冥財,主要的社會危害是污染環境,但是這種污染要遠遜于燃放煙花爆竹的污染,既然為了維持民俗后者都沒有被禁絕,那么有什么理由禁止前者呢?何況說到污染環境,并非只有“封建迷信”的紙扎才會污染環境,像華西村吳仁寶老書記追悼會上那一眼望不到邊的花圈,最后也得焚燒,同樣污染環境,要不要把花圈也禁了呢?
如果不考慮污染問題,像《殯葬管理條例》那樣只是專門禁止“封建迷信”,那么得是有社會危害的東西才有必要禁止,可燒幾張冥幣或者紙質iPhone5的“封建迷信”,究竟能有什么社會危害呢?
嚴打“封建迷信”不必死盯民間習俗
有諷刺意味的是,中國雖然對“封建迷信”錙銖必較到查禁祭祀用品的程度,中國人的科學素養卻依舊很差。2010年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僅相當于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出現這種矛盾的原因在于,若公權力可以對“封建迷信”干涉到非常細小的程度,那么這樣的公權力也就太強大了。過強的公權力也可能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
上世紀80年代就在“嚴禁生產、出售和使用喪葬迷信用品”,但禁令從未真正阻止過民間的燒祭活動。每年對違規祭祀品的收繳,除了給一些本就生計困難的小攤販造成損失外,再無什么影響。還是及早廢除禁令、把政府的手抽離民間習俗為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