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的推進只要是漸進的謹慎的,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的,那么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是持久的,而其副作用是可以減到最小的。
城鎮化在新一屆中國政府工作中和今后中國經濟發展中占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社會上有很多關于城鎮化的討論,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對此,昨天新任總理李克強答記者問雖然比較簡潔,但是其透露出的信息表明了中國城鎮化今后的大致路程。
首先,李克強總理認為中國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第二個重要信息是,城鎮化,2.6億農民工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
城鎮化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錢。根據估算,未來10年城鎮化可能需要投資40萬億元。還有一種算法,每個農民工轉化成市民大概需要8萬元,以現有農民工加上今后幾年可能增長的農民工數量,大約需要20多萬億。這20多萬億-40萬億元從哪里來?
如果在短期內投資20多萬億-40萬億元,肯定會造成經濟過熱,產生巨大的通脹壓力,會使中國經濟發展再次發生激烈的波動,即使這20萬億-40萬億元分作10年,由政府投資,每年2萬億-4萬億元的投資或者再加上配套投資,所產生的通脹壓力仍然不小,而且恐怕會使通脹持久不散。
李克強總理的答記者問,已經很明確地表明了中央對于城鎮化是“小步跑”的態度。今年發改委報告中制定的2013年中國城鎮化率目標為53.37%,較上年僅增長0.77個百分點,而過去五年的年均增長幅度為1.34個百分點。
如果嚴格遵守“小步跑”的節奏推進城鎮化,非但城鎮化投資的錢是有的,并且城鎮化進程可以持久推動和改善中國經濟發展。
城鎮化資金的來源,第一是國家財政投入,國家財政在2012年收入11.7萬億元,如果在大力壓縮“三公經費”的前提下拿出十分之一作為城鎮化投資,應該是沒問題的。第二,現有國有資產總值在20萬-30萬億之間,國有資產本來就包含農民的貢獻,如果每年能夠實現1%-5%的利潤率,不會造成國資貶值,對城鎮化投資倒是一個可靠的資金來源。第三,最重要的,在城鎮化過程中,城鎮化本身和變成市民的農民工都在創造財富。實際上這不僅為繼續城鎮化增添了資金,而且為城鎮化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商業化融資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
按照李總理所說,中國城鎮化“會影響世界”。因此,在開辟城鎮化多元化資金來源時,我們甚至不妨向國際資本開放,當然這更須按市場原則融資。反過來對規范國內融資城鎮化投資資本也是一個促進。
總之,城鎮化的推進只要是漸進的謹慎的,嚴格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的,那么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是持久的,而其副作用是可以減到最小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