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大量消息傳出,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正在與騰訊公司展開談判,主要內容是如何監管騰訊的OTT業務,以及如何向OTT業務收費。(3月14日中國廣播網)
OTT是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語音、視頻以及數據服務業務。比如說,騰訊的微信,以及微軟的網絡電話Skype。
隨著騰訊公司OTT業務中的微信版本不斷更新升級,實現了視頻和語音通話功能,再加上用戶不斷地增多,沖擊了電信的傳統業務,三大電信運營商終于坐不住了,開始與騰訊談判,談判的目的無非就是想把在微信中失去的那部分損失,再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奪回來。但是無論談判結果怎樣、收費與否,希望三大電信運營商與騰訊公司都能夠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不要串通一氣,將手伸進消費者的口袋。
三大電信運營商是網絡高速公路的建造者,有權利向通過的“車流”收取“過路過橋費”,但是“高速公路”上的“車流”,卻是騰訊公司通過免費應用軟件的高空引領,才吸引到過來的。騰訊公司雖然越過了“收費站”,但是作為消費者在使用騰訊公司的各種網絡應用軟件過程中,卻是要向電信運營商繳納“數據流量使用費”的。如果說電信運行商再向消費者進行收費,那就是重復收費,顯然是不合理的。
騰訊公司的OTT業務已經免費向消費者開放多年,并擁有了龐大的客戶群,所有人都已經適應了騰訊公司的各種產品及應用軟件,并養成了使用習慣甚至說是依賴。騰訊公司也通過免費軟件的增值業務、網絡廣告植入、品牌營銷等方式獲取了高額利潤。比如說騰訊QQ通訊工具的語音聊天、視頻通話到現在還是免費的,但是QQ會員、QQ秀等增值業務卻是收費的。如果說此時騰訊突然間要向軟件使用者進行收費,那無異于是對消費者的綁架行為。
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任何與市場不適應的東西都有可能被淘汰,任何有利于民生的技術都有必要去發展,誰占領了制高點誰就擁有優先權,誰知道民眾最需要什么誰就擁有了消費人群。免費、方便、快捷顯然是OTT業務最吸引人的砝碼,就算騰訊公司被電信運營商收買了開始收費,其他公司也可以接著免費做,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經推出了一款移動社交工具,其功能基本等同于騰訊公司的微信。
三大電信運營商應多從自身上找問題,市場經濟體現的就是一個公平,別人有的大家都可以做,不要總算計著如何能輕易地把損失奪回來,更不要企圖通過算計消費者挽回損失,否則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說無論三大電信運行商與騰訊公司談判結果如何,最后都不能讓消費者買單。(刁志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