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中的“1元餐具”是否衛生,公眾心存疑慮。對此,北京市已起草制定出包裝式消毒餐飲具的“京標”,從今年4月起,對提供此類消毒服務的企業實行行政準入制。同時,衛生部門將逐月抽檢,企業所用清洗水須達到飲用水標準,衛生不達標者將最高處以5萬元罰款。
就在前不久,河南鄭州金水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1元餐具”的案例,法院最終判決消費者勝訴,要求飯店退還其2元餐具費。然而,官司贏了,“1元餐具”依然大行其道,并堂而皇之地收取費用。而早在2007年底,中消協就發布了一道禁令,認為餐飲飯店收取1元餐具費是霸王條款。然而直到今天,“1元餐具”收費的潛規則仍未打破。
退而求其次,即便飯店收1元餐具費,可是眼下“1元餐具”的衛生狀況卻很是問題。在一些地方,從事餐具消毒行業只需要一本營業執照,都無需辦理衛生許可證,導致“洗碗的門檻比洗車的還低”。飯店為了節省成本,給了無證消毒企業生存空間;由于餐飲具企業不需要在衛生部門備案,工商部門查辦起來很是困難,于是消費者1元餐具費花出去了,可用的卻是根本沒有消毒過的餐具。而在這背后,還曝出某省餐飲具消毒協會威逼消毒企業入會、并從1元餐具費中提成1毛錢,最終被逐出市場的丑聞。
本以為花了一點錢,圖個衛生和放心,結果錢花了,卻“杯具”地發現那些外表看起來光鮮潔凈的餐具,竟來自蒼蠅亂飛、污水橫流的地下經營場所,筷子沖沖水就算消過毒,抹布擦干凈就可以封口,這樣的“消毒”實在是令人觸目驚心。
那么誰來給消毒企業“消毒”?遺憾的是,我國目前還未對餐具消毒行業制定詳細的行業規范,使得消毒行業無標準可依。而現行的《消毒管理辦法》,對消毒企業違規行為只是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震懾力顯然太低。因而,北京市率先制定“1元餐具”的標準,并將處罰由5000元提至50000元,當是一大突破。“京標”能否推動餐具消毒清洗“國標”的制定出臺,值得期待。
(子在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