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學校平時安全教育到位,學生的無序行為就會變成有序行動。秦集小學踩踏事故的發生再次表明,安全意識和教育很難變成學校的普遍性實踐。
上百名學生擁擠在樓梯口發生踩踏,導致4死7傷的慘劇。這是誰的錯?校方有一套說法:事故發生時,尚未到開門時間,由于剛剛開學,學生比較興奮。這就一下子把責任推給了學生自己。
當地老河口市政府迅速糾正了說法。昨晚6點,該市通報秦集小學踩踏事故,稱因值班老師未及時打開宿舍大門,導致學生擁擠發生踩踏,教育局局長等6人被免職,秦集小學校長等2人被撤職。這一責任事故的定性,算是回到了事故本身的邏輯上,而不是睜眼說瞎話。由此可以進一步追問,學生為什么沒有錯呢?校方和教育部門到底有什么責任呢?為何這樣的事故不能禁絕呢?
從眾多群體踩踏事件發生看,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其實都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當無數個體擠在一個逼仄的空間,無法對整個空間的安全情況作出判斷時,往往都會選擇于自己而言是趨利避害的方式,但這種選擇必然發生內耗而導致行動的無序,悲劇往往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當此之際,破解這種必然性悲劇,只能靠外在的力量。
這種外在的力量,首先就在于空間的安全設計要科學合理,不致出現過度擁擠現象。在舉行大規模群體活動時,這種空間的安全也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比如設在開闊地帶,有多個安全出口,有分散人流的設施和舉措安排等。從秦集小學教學樓的現場照片看,四層高的教學樓,居然只有樓中間一個樓梯口,全體學生出動,擁擠就不可避免。
保證了源頭的安全,還要有具體保障安全方面的制度執行。比如有專人的安全秩序維護,合理的安全疏散安排等。一旦發生緊急事故,有人可以疏散導引,不致使人流像無頭蒼蠅似的亂竄。秦集小學的直接責任就在于,大門該打開時沒打開。
成年人在這種逼仄空間中,尚且容易發生踩踏,更何況學生?學生安全意識的建樹,在于校方的安全教育到位。緊急情況下學生應該怎么做,學校必須拿出辦法并教會學生,一年要進行一兩次安全疏散演習。葉志平就是通過這種辦法,讓自己的學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無一損傷。每一起校園踩踏事故發生的背后,都有安全演習缺失的影子。
在相當意義上說,正是上述三個方面因素的同時疊加,使慘劇發生了。從這些年的一些校園樓梯踩踏事故發生看,莫不與此三者同時作用相關。如果樓梯出口不止一個,人流就會合理分流。如果老師恪守安全崗位,就會及時引導人流。如果學校平時安全教育到位,學生的無序行為就會變成有序行動。秦集小學踩踏事故的發生再次表明,安全意識和教育很難變成學校的普遍性實踐。教育部門和學校到底還要讓學生付出多少生命的代價才能扣緊安全這根弦?(金明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