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一有著光輝成長史,5歲成為申奧大使、13歲留學美國,擅長英語、鋼琴9級、迷戀冰球;李天一有著令人稱羨的物質條件,進酒吧選最貴的包間,坐駕堪稱豪華;李天一有著最為優秀的成長環境,出身名門,有其父頗為自許的優秀基因,小學就讀于中關村三小,是無數家長向往孩子能上的小學,中學是人大附中,是無數家長向往孩子能去的地方。然而,正是這個頭頂紅星的李天一,卻將戰斗場所選擇在賓館,與另幾個“戰友”將戰斗對象錯選為一弱女子,其行跡直追日軍侵華時所為。
李天一的暴行招來了有良知者的嗆聲,或許是火藥味過濃或許是其他原因,招來了不少人的反感,如名主持人楊瀾稱李天一打人被勞教一年懲罰過重,并指出這會導致李的破罐破摔,此時此境這種語調,頗有過長的勞教導致了李天一破罐破摔才去輪奸之意思,這種邏輯招來網友們的詰責;而中國青年報發文,指出李雙江雖有教育責任,但是責任也僅止于此,不能把此事變成一場指向李雙江身份的仇恨宣泄,顯然這種目的是將權貴與其子女進行切割,正如讓干女與干爹撇清關系一樣;更有實名認證的媒體人士大呼要“北京警方與網絡暴民,請你們不要繼續傷害一個未成年人”,其邏輯更是令人錯愕,警方與網民怎么就“繼續”且“傷害”一個強奸嫌犯了?
而不論是楊名主持人還是一些意見領袖,似乎都急于確認李天一的未成年人身份,包括李天一的母親,懇求社會寬容這個未成年人,而一些網友們翻舊報覓視頻,似乎找到李天一早已成年的證據,包括央視名主持白巖松也回憶往事,暗指李天一早已成年。眾所周知,成年與否,量刑大不同,所以這也成為各方角力的所在。
如何切割李雙江與李天一,如何區分未成年與成年人,其實都不應成為輿論的爭執點,也不應成為名角大腕們貌似公允實則站隊的表態,縱使李天一在第一次勞教過程中已經更名,真實年齡或許成了無字據可查的迷,但這一切自然有法律工作者的慎思明辨,要相信追求真相還有科學的檢測手段,各方切不必為此方寸大亂,像這樣呼吁保護強奸嫌犯而不是悲憫地關照受強暴女性,于情于法都似乎屁股坐偏了位置。
因此,輕率地將網民之追問貼上仇富恨權的標簽,其實質是忽略了公民權益的覺醒,罔顧了民眾公平正義的訴求,也完全無視了公眾良知的吶喊聲。有一個現實必須指出,從古以降,一切公秩良俗都孕育于民間,德衰勢微大抵如紅樓所言,都是從上而始的;有一個立場尤其要堅持,面對那些已演變成公眾事件之案,縱然網民的言論猜忌太多,但公眾人物與媒體,還是牢守在窮究事物真相的基點上,不應被情感左右判斷,以屁股決定方向。(寧新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