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發布的“2013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國商務調查”顯示,90%的受訪高管認為與中國政府搞好關系對其企業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中外企業的情況都一樣。有53%的外企宣稱在中國為了維系關系投入的資源比在本國市場多。(2月25日《中國青年報》)
過去我們總認為:企業應該把精力放在生產經營上,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做好產品營銷,討好消費者。政府則盡好自己的職責,給企業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站在廣大消費者的立場上監督好企業。兩者各盡其職,市場才能平穩健康地發展。
然而,如今太多地方的政企關系極其復雜。因為政府的調控能力非常強大,不但表現在產業的調控方面,而且政府每年都將大量的資金花費在扶持項目上,幾乎每個部門都掌握了專項資金。由此,政府部門成為了企業爭相結交的對象。對政府部門而言,掌握了專項資金,就相當于掌握了權力。企業希望從政府部門那里獲得利益,如土地、扶持資金等。這就是雙方關系的基礎。
因為企業的發展前程掌握在政府手里,確切地說,是掌握在某些手握實權的官員手里。有的官員,就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撈一把,每天想的是如何將位子賦予的權力最大化,想方設法、費盡心機撈好處,結果,企業就成了冤大頭。特別是執法部門,掌握了企業的生死命脈,說你合法你就合法,說你環保你就環保。有的領導干部將企業變成“搖錢樹”,拿錢才辦事。企業也沒辦法,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只能忍痛割愛,順應領導的要求,即使領導不開口,也要琢磨如何投其所好。所以很多所謂的“父母官”還真成了一些企業的“菩薩”,“菩薩”不供怎么行?如此一來,企業每天忙于應付、忙于打點、忙于揣摩官員的心思,哪里還有時間和精力用于企業發展?
另一方面,一些不良企業想以次充好,想投機取巧,只要公關好政府,把一些人伺候好了,很多事情也就好辦得多。而所謂公關,不外乎就是送錢、送房、送美女等等,很多落馬官員,幾乎都牽扯到收受企業賄賂。正是因為官商勾結無處不在,我們的污染企業也就無處不在,生產假冒偽劣商品的企業總是關不盡,新建房屋、橋梁的質量總是不過關……
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3.7年,到2012年,這個壽命縮短到2.5年。在這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中央在大力扶持中小企業,可是中小企業的壽命不但沒有延長,反而還“折壽”了一年多。這背后究竟有多少是因為供不好“菩薩”以至于“夭折”,我們沒法統計,但縱觀目前的政企關系,這些數據應該引起高層的反思。糟糕的政企關系,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行,影響到整體經濟的正常運行,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這顆毒瘤不除,中國經濟堪憂。
(夢離柯)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