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晚,福建省公務員局緊急發布通知,喊停違規開辦公務員考試培訓班的行為。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該局屬下的公務員培訓中心,早在2007年就開始承接公務員考試培訓的生意,并在官網上大肆宣傳;福建省公務員局屬下機構中國海峽人才市場,也被曝與當地一些公務員考試培訓班有聯系。
公考一年比一年火爆,動輒出現逾百萬人共赴考場的“盛況”,這不僅讓教輔市場賺得盆滿缽滿,也讓不少公務員培訓機構看到了商機。盡管國家公務員局對公務員考試培訓班持“嚴格禁止”的態度,但從媒體報道來看,不僅社會上的培訓機構禁而不絕,有些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也存在“頂風作案”的現象。
違規舉辦公務員考試培訓班,亂象遭社會詬病久矣。一方面,培訓班違反有關部門的禁令,破壞了公務員考試的公平原則;另一方面,培訓班實質是靠虛假宣傳騙取考生的錢財。
相較于一般培訓機構舉辦的培訓班,那些“有背景”的公務員培訓班,危害更大。首先,這種培訓班可能涉及權力尋租。政府職能部門舉辦公務員考試培訓班,由相關工作人員擔任培訓老師,這種借助政府資源尋租謀利的經營性行為,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悖。如果這些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利用自身的背景和資源,在公務員考試培訓班上違規披露相關信息,則涉嫌性質更為嚴重的違紀和違規。
即便在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上沒有觸犯法律紅線,這種掛靠行為,也需要嚴肅整頓。在目前的公務員考試培訓市場上,有些培訓班之所以敢向考生收取更高的費用,就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背景”當作了一種優勢資源。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即便在培訓班中沒有扮演實質性角色,也會被培訓機構當作“賣點”大肆宣傳。與其他“包過”宣傳相比,這種掛靠行為對考生的欺騙性和迷惑性更大。
更重要的是,這些“有背景”的培訓班,讓某些考生以“非常方式”進入公務員系統,但他們卻并不具備相關崗位所需的能力,這就消解了公務員招錄“選賢任能”的意義。每一個公務員,對應的都是一個公共管理職務,如果他們不能切實履行公共管理的職能,必將影響效率,進而破壞政府部門在公眾心中的形象。
福建省公務員局在媒體曝光后,緊急發文要求就相關問題展開調查,這種反應速度值得肯定,但能否對自己下屬部門“動真格”,公眾心中難免還有一個問號。除此之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部門參與公務員培訓班,這種現象并非福建一地所獨有,為凈化公務員考錄環境,維護公務員考試的公正性和嚴肅性,國家有關部門不妨以此為契機,對各地公務員考試培訓班亂象進行全面整治和嚴肅查處。(湯嘉琛 媒體評論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