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國企高管周少強“一頓晚餐洋酒七八萬”事件再現新進展。廣東省珠海市紀委5日發布通報稱,珠海金融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少強,因超標準公款消費,被宣布停職檢查;珠海市國資委紀委調查工作不深入,調查結論與事實不符,責成其向市紀委作出深刻檢查。(2月6日《廣州日報》)
身為國企高管,竟然公然違反中央有關改進工作作風、厲行節約的有關規定,超標準奢華消費,造成了極壞的社會影響,其被當地紀委要求停職反省,當屬是“罪有應得”。雖然從1月15日網絡曝光,到2月5日才公布處理結果,但“遲來的懲罰”也是懲罰,值得廣大干部引以為戒。
在不少的人的印象中,國企高管一直是“養尊處優”,不僅享受著高額的薪資待遇,還享受著職位所帶來的高額“附加值”,此類現象一直為社會群眾所詬病。此次周少強“頂風作案”,曝光后被當地紀委停職,可以說是大快人心。可能在一些同樣“酒足飯飽”的人看來,周少強不就是吃了一頓大餐,多喝了幾瓶洋酒嗎?為什么別人這樣沒事,周少強就這么走“霉運”呢?
沒錯,像周少強這樣的國企領導,繼續“潛伏”著大吃大喝的肯定大有人在,他們之所以敢在“風口浪尖”上頂風吃喝,恐怕還是“習慣”使然,想“剎車”都剎不住,最后就難免會“越軌”。
客觀來講,國企作為經營性單位,國企高管的“財權”一般都比較大。再加上國企高管統統由國資管理部門任命,二者就像是“父子”關系。在一些地方,國資管理部門對國企領導“護犢情深”,平時對國企領導的監管是較為松懈,國企領導“胡吃海喝”、大把花錢的現象時有發生。國企高管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喝慣了名酒、抽慣了名煙,現在要他們改吃小菜喝小酒,他們“心有抵觸”也就不足為怪了。
一個周少強被停職反省,更要防止其他“周少強”們前赴后繼。要根治國企領導身上的“奢侈病”,恐怕不是僅靠停職反省就能震懾得住的。一些國企領導的“奢侈”行為是日積月累“培養”起來的,要遏制他們身上的“奢侈病”,還須釜底抽薪,對違規違紀者露頭就打,他們才不敢繼續放肆。(李文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