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王偉賓
1月31日,廣電總局下發通知要求各電臺電視春晚節目厲行節約,不要一味追求舞美燈光炫目、服飾道具奢華,削減不必要項目,壓縮不必要開支。對此,各個電視臺都表示自己春晚節目以策劃和內容為王,不燒錢不比排場,反對鋪張浪費。(2月3日《南方都市報》)
過年了,圖的就是個熱鬧?,F實生活中熱鬧,電視機中更熱鬧?,F實生活中,每個家庭都要走親訪友,串門拜訪;電視機中,春節晚會更是應接不暇。而且,辦晚會辦得寒磣了,請不來大腕明星,這收視率就上不去,出了門都不好意思跟其他電視臺的同行打招呼。因此,近些年來,無論是中秋晚會、元旦晚會,還是春節晚會,許多電視臺都在“燒錢”方面,花足了心思,一個個財大氣粗、腰纏萬貫的樣子。
由此來看,廣電總局的“春晚節儉令”似乎很是及時,而且,理由還很充分。可是,細細分析一下,發現“春晚節儉令”的發出其實沒有必要。雖然就當下而言,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后,吃喝要節儉、辦會要節儉已經成為新風尚,可是,對于已經完全市場化的電視臺尤其是各大衛視的春節晚會而言,這樣的“節儉令”著實沒有必要。
節儉不是壞事,但是,燒錢只要燒得合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當下的電視行業,正在市場化的道路上前進。收視率是所有電視臺共同追逐的目標,有了收視率,就會有更多的廣告贊助;有了廣告贊助,電視臺就能請得起更多更牛的明星,從而還能提高收視率。相反,如果一家電視臺以節儉為主,不請明星,不裝飾舞臺,便可能吸引不了觀眾的眼球。在電視行業中,競爭是殘酷的,完全符合所謂的“馬太效應”,那么這家衛視的收視率可能會越來越低。
燒錢一事究竟是好是壞、是對是錯,首先要搞清燒的是誰的錢。如果是廣告贊助商的錢,則是徹徹底底的市場行為,權力沒有必要也不應進行干涉;如果花的是公共財政的錢,即納稅人的錢,則各大電視臺就要像政府部門和官員應該做到的那樣,盡可能地節儉,能簡單就簡單;如果花錢是愿打愿挨的事,無關權力,無關納稅人,則燒錢就是合理的。按照市場規律,燒錢也可能有撐不住的時候,如果收視率低,廣告費就低,電視臺可能就會出現赤字,將來該電視臺可能就會節儉度日。
這是一個娛樂沸騰的時代。也可能你會覺得,那么多衛視辦春晚,沒有那個必要。但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我覺得我非常享受于這樣一個時代。至少在除夕夜,我們不會只看到央視自己炒春晚這盤菜了。如果在央視春晚中我們發現了不喜歡的節目,我們可以按下遙控器選擇去其他衛視轉轉。不是所有的衛視都像央視一樣小氣——天后王菲只給5000元錢,對于許多衛視而言,燒錢也應該是一種必需。
“春晚節儉令”是行政領域的節儉政策在娛樂行業強行移植過來的,雖然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是沒有分清楚公共財政和市場資本的政策“怪胎”。讓各家衛視節儉辦春晚,和強制命令廣大市民不能過度消費是一個道理。問題在于,這樣的命令可以也必須約束官員,但不能指向市民。市民賺自己的錢,花自己的錢,這是權利自由。因此,“春晚節儉令”難免荒唐可笑。(王傳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