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協和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徐雁發的一條微博,在網上引發大討論——5名成年患者竟無一人肯讓因病痛躺在地上的小女孩優先看病,這種冷漠讓在場的醫生護士欲哭無淚。(2月3日《當代生活報》)
就患者而言,每個患者都是平等的,既然是排隊候診,對不肯讓位的患者沒有必要太過苛責。畢竟,現實不是童話,各有各的苦衷,對此,不宜“一棍子打死一船人”。
但就人性道德來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孩子優先看病,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本來,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出現成年患者不讓兒童優先看病,這說明,我們社會在經濟方面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道德文化建設出現了滯后的現象;也折射出我們這個社會在人際互助、彼此信任和社會道德等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需要用愛心和真情喚醒冷漠、圍觀者。畢竟,對待一名未成年人的態度,往往能反映一個成年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與未來。對成年患者不讓兒童優先看病的現象,有關部門理應多一些反思。
成年患者不讓兒童優先看病,既說明成年人缺乏愛心,也說明醫院沒有避免讓成年人和兒童同時掛號的機制,同樣缺乏愛心。而愛心不分大小,不分先后,也不用排隊,這早已有實例為證。
有個朋友在腫瘤醫院第一次排隊做放療,剛一坐定,就看見一個左手拿著一袋康師傅的小男孩邊吃邊走來到朋友前面的婦女身邊。朋友以為那個小男孩因他的媽媽生病沒人照顧,沒想到輪到做放療時,那個小男孩一個人走進了放療室,他的媽媽在外等候。第二天,朋友一打聽,才知道那個小男孩剛6歲零3個月,得了淋巴癌。放療的患者們知道后,相互約定,以后不管他什么時候來,都不用排隊。當朋友把這個意思告訴他時,“為什么?”小男孩愣了一下,邊問邊盯著朋友?!安灰驗槭裁?,就是因為愛不用排隊?!迸笥褕远ǖ卣f。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旦遇到困難時,如果大家都心存愛心,傳播正能量,確?!皭鄄挥门抨牎?,就可避免這類事情,讓社會更溫暖、更和諧。 (玫昆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