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元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生子的“漸凍人”,令人感動,但此事更像“走鋼絲”,對孕婦和孩子都很危險。
呂元芳,一個可能在很多人眼中不幸的女人,一個身患脊髓性肌萎縮癥,被稱為“漸凍人”的病人,憑借自己的勇氣,以及家人和醫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成功產下一名嬰兒。這讓她在完成了像普通人一樣做母親的愿望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生孩子的“漸凍人”。
這是一次和命運的抗爭,幸運的是,人們共同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面對這得之不易的勝利,除了發自內心的祝福之外,對她的行為進行更多方位的解讀,卻也同樣有著現實的意義。
的確,對待命運的不公,我們應該勇于爭斗。抗爭命運的首要條件是自強,同為“漸凍人”的霍金成為了一代科學巨匠,就是這種與命運抗爭的成功典范。
像正常人一樣做個母親,這個愿望的確很美好。但感動之余,“漸凍人”產子一事,我們還是要理性看待。
就脊髓性肌萎縮癥這種疾病而言,現在的醫學水平是不認可其懷孕生子的,因為這不但對孕婦本身是個危險,對于未來的孩子也很危險——孩子罹患同樣病癥的概率遠遠大于其他的孩子,這意味著,她極可能把不幸同樣傳承下去。而且,母親一旦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意外,未來的生命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母親,對幼小的生命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同時,對于這樣的危險,她個人幾乎沒有任何辦法,她的抗爭本錢更多的是源于家人的“舉全家之力”,還有社會的愛心和醫務工作者的精益求精。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點紕漏,她都無法面對,也無法抗爭。
所以,這樣的抗爭,更像是一種賭博,一個以多種家庭可能面臨的悲劇為賭注,換取一個可能的幸運的輪盤賭。
如今,賭博成功了,對于一個家庭保持了完整,對于幸運來臨的小生命,我們的確不應該吝嗇我們的掌聲。但對于這個過程,我們卻不必過于夸大,更不鼓勵他人效仿。(海歌醫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