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方面表示不雅視頻案要經得起檢驗和評判,但除了表態,有充分的信息公開才能表現誠意。
重慶市紀委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自雷政富不雅視頻事件出現以來,重慶市紀委一直都在抓緊工作,“我們將本著不回避不炒作的原則,依法依紀推進調查,最終結果要對歷史負責、對社會負責,要經得起歷史檢驗、經得起社會評判。”(新華社1月31日)
這兩個“經得起”講得好,社會公眾或可稍松一口氣,不會過于擔心不雅視頻案成為一樁爛尾新聞。
不過,事情也不是表個態那么簡單。此前,雷政富案已經發生了太多的“意想不到”,比如,雷政富等人在色情勾引、秘拍事發的情形下,依然順利升遷;再如,視頻曝光之前,當地有關部門盡管已經掌握了相關情況,但并無任何主動的行動,所有的快速反應都是因為實在無法再沉默下去;又如,剛剛發生的重慶警方深夜跨省約談爆料者事件……
這些“狀況”的發生,僅靠表態,恐怕很難完全消除公眾的疑竇乃至焦慮。
不雅視頻案如何才能經得起歷史檢驗和社會評判?關鍵還是信息公開。
首先應該有一個正常的心態。撇開糾結其間的權力與利益的計較考量,不要繼續像擠牙膏一樣,應和著新聞的節奏有限披露調查進展。而要讓政府的權威信息披露走在傳言的前面。
在不影響辦案效果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多一點公開、透明,多一些主動披露。一方面可以消解公眾的疑問,不至于傳言滿天飛;另一方面也可以主導事件的走向,重建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
此外,信息公開還包含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回應公眾質疑。具體如:社會公眾能夠及時了解案情進展;公眾的質疑能夠得到及時、誠懇的回應;相關調查的結論應該公開接受公眾的審視;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有問題的疑點,等等。
而如果連眼下的公眾輿論都難以取信,又如何能夠做到經得起歷史檢驗?事實上,有關部門主動的信息公開,并非單向的信息發布,而是一種“官意”與“民意”的良性互動。經由這種良性互動,狐疑、分歧、對立或可消弭,而新的共識也借此生成。
聽其言觀其行,重慶市有關部門既已鄭重回應了公眾質疑,不雅視頻案究竟如何走向,是繼續一波三折下去,還是果真實現兩個“經得起”,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胡印斌 媒體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