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南京市民小蘇到南京市車管所申考駕照,卻被必須先通過駕校培訓為由拒之門外。小蘇查閱資料,沒找到國家有哪條法律明確規定,考駕照必須經過駕校培訓。2013年1月21日,她向南京玄武區法院遞交了起訴書,狀告南京車管所行政不作為。(1月28日《現代快報》)
2007年,深圳市民樵彬因未上駕校申領駕照遭到拒絕,為此他以退辦規定沒有法律依據為由將車管所告上法庭。法院一審裁決車管所敗訴,并認為其對樵彬作出的不受理行政行為違法。當年8月30日,樵彬成為以散學名義申請駕照考試的中國第一人。
這不是“一個人的勝利”,2012年12月17日,深圳交警以“網上車管所”為平臺,在廣東省率先啟用“散學申領駕駛證網上報名預約系統”———不用進駕校學習,也可以申請駕照考試,目前每個月的配額為500人。截至目前,包括深圳、南寧、呼和浩特等在內的一些城市已放開個人申請駕照考試。駕校壟斷格局已受到散學的有力沖擊,但尚未形成“質變”,駕校捆綁駕照依然是主流路徑,散學只不過在部分城市“散打”。于是,處于壟斷地位的駕校借助駕考新規“趁火打劫”,以偽市場化方式牟利。
后有“來者”,小蘇推倒第二張“多米諾骨牌”。南京市民小蘇重走當年樵彬的司法路,不管法院判決結果如何,其質疑精神、執著精神與抗爭精神都已上路,這些精神是公民意識不可或缺的核心價值之一。“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每位公民在捍衛自己權益的同時,也是在加固社會的正義防線,或促進法治社會的進步,為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提供新的動力。在消除“乙肝歧視”上,有張先著、雷闖等“標志性人物”;在推動散學上,出現樵彬與小蘇……他們都是正義使者,或具“首創精神”,或有“接力品質”。當然,公民“駕駛”正義能量上路,需要法治社會“開綠燈”,需要在公平社會里“加油”。(王旭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