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事情有不同角度,確實不假。例如官員財產公開,社會呼聲可謂既高且急,少數學者認為應在公開的同時特赦那些如實申報且退出非法收入者,以“特赦換改革支持”,有關部門表示條件尚不成熟。
這已是“一題各表”,意見多樣了,好歹都算是認同官員財產公開的方向,但這仍然不是意見的全部。近日有報道說,廣東省人大代表、廣鋁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鵬智建議,采取隨機抽檢、定期搖珠的方法監督官員財產。看標題,我只以為搖號抽檢的辦法荒謬;看內容才知道,這位代表根本就反對公開官員財產,搖號抽檢只是“向組織公開”。
葉鵬智的理由是,全面公開不一定能反腐,不利于社會公平公正;公務員也有隱私權,反腐已成高壓態勢,紀委有很多辦法查官員;要提防調動民間監督形成極端主義,提防打著民間旗號搞民粹主義;公開官員財產沒有法律依據,官員是公仆,已經很謙卑,不是民眾的奴隸。
這些稀奇古怪的道理,一套又一套,貌似很全面。“公開不一定能反腐”,不錯,要是想讓公開變成過場,豈止是“不一定能反腐”,那是一定不能反腐。“不公開已經能反腐”,又有什么依據呢,現在無公開,當然也捉了不少貪官,但腐敗態勢遏制住了沒有?公開官員財產無法律依據,確實如此,現在沒有一部公務員財產公開法,但這不正表明推進官員財產公開不能再猶疑不前,而必須迅速行動,該立法就立法,該立規就立規嗎?官員是公仆,嘴上誰都會說,但官員真的謙卑了?什么是民粹主義,民眾看著腐敗橫行有憤怒、要監督就是?
紀委有辦法查官員,當然是不錯的,但貪官總要由情婦、小偷、人肉搜索才能舉發,難道不值得深思?最近河南商丘市原信訪局局長張民強涉嫌職務犯罪,被移送檢察機關刑事拘留。他本已圓滿退休,因女當事人網上舉報而引起輿論關注,有關方面才開始查辦。而據報道,張以找工作為名,數年與女當事人保持不正當關系,幾次借錢不還。女當事人早已向市紀委舉報,后者卻安排官員協調,并讓兩人互寫保證書,充當督辦人,不僅未能查處張,而且導致張賴賬不還,反威脅女當事人人身安全。
今年各地兩會,諸多名人達人都被“國家派了任務”,鼓勵青少年“多看主旋律”,或者“此次沒有提案”,去起“勵志作用”,吹“清新之風”。人們對一些新面孔多有異議,認為參與政治決策、政治協商,應當通過多種程序,使其政治能力得到認可,而非選拔一些“各方面有名人士”。
也有聲音說,明星參政議政水平不一定比官員教授差。葉鵬智雖非官員或教授,但在人們印象中,商界巨子應該理性發達、思維綿密,而且代表雖然選舉并不嚴格,但其作為民營企業家,似乎也當具有“民間性”。然看其對官員財產公開的建議,確可讓人看到,他并不比娛樂明星高明。(劉洪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