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兩會”陸續召開,正值春運搶購火車票進入白熱化階段。有政協委員就春運購票發表看法,認為網上訂票不應再是12306的獨門生意,而是應該象飛機票那樣放開銷售,使群眾更加方便、快捷地買到火車票。委員的意見為多年來廣為詬病的春運售票提供了新的方案,同時也證實了春運售票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活,更是一門民心活兒。
“世間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前一秒鐘還沒放票,再一刷新,票沒了!”——網上訂票把多年來輾轉于火車站售票窗口和預售點徹夜排隊、浴“汗”奮戰購票的人們拉到了電腦前“刷屏”購票。沒想到,借助互聯網的技術手段,不停刷新、鼠標點到手抽筋,結果竟然是一樣的:一票難求。有人無奈借助于一些網上流行起來的“搶票軟件”,才能“殺出一條血路”,中大獎似的買到火車票。
凡是有過春運期間購買過火車票經歷的人,幾乎都是大為不滿、義憤填膺。這怪不得人們怨聲載道,實在是售票網站的漏洞百出、技術不過硬。網站的承載量是多少?登陸網站購票的訪問量每天會有多少?怎樣預防和解決系統崩潰問題?防范“搶票”網絡插件又有哪些措施?鐵道部斥資約3億元建起的售票平臺在這些問題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事實上,火車票實名制實施后,像飛機票一樣開放火車票銷售已經沒有技術障礙。將在線售票資質授權給多個商業網站,既方便老百姓買票、又減輕12306的壓力;既簡單易行、可以預見的效果又會非常不錯。然而,鐵道部卻并不著急采用。這恐怕還是“鐵老大”思想在作祟,恐怕還是短淺目光看到的短期利益在驅動。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拿不下售票這個“技術活”,失去的,恐怕將是更多的利益。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售票網站被沖擊,鐵道部不是自己好好去修補漏洞,卻忙于“約談”和叫停各家“搶票軟件”,用行政權力去阻止市場行為,著實暴露出一貫在市場上“唯我獨尊”的鐵老大,突然也面對“不公平”競爭時的不適應。“打鐵還需自身硬”,雖然“搶票軟件”存在不正當競爭之嫌,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鐵道部“自己傻就怨別人太聰明”,沒有遵循市場規律辦事,沒有擺正老百姓作為“上帝”的位置從而真正以優質的服務贏得市場,從一開始沒有打算沒有做好火車售票這個“民心活兒”。
火車票網上售票不是小孩子過家家,而是同時關系到幾億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不能只看到利潤,沒想到服務;不能只想著霸占市場,不去想提高自身競爭力,不能只顧維護自己的面子,不去滿足老百姓的迫切期待。做好火車售票這個“技術活兒”、“民心活兒”,有關部門需要好好反省。(艾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