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保障 CFP供圖
據衛生部消息,2013年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重點將向大病轉移。肺癌、胃癌等20種疾病全部納入大病保障范疇,最高報銷比例可達90%。同時,今年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將達到340元左右,新農合資金總額增加到2700億。
20種大病入農村醫保,基本覆蓋常見大病,且報銷額度高達90%,非常給力,非常震撼,對于自古面朝黃土背朝天、處于“自生自滅”狀態的農民來說,這是一個堪稱前無古人的好消息。從此,億萬農民兄弟也像城市職工、居民一樣,大病有所醫,其歷史及現實意義怎樣評價都不過分。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的定義,即:一個家庭強制性醫療支出大于或等于扣除基本生活費(食品支出)后家庭剩余收入的40%。而按統計,2011年我國農民人均年純收入6900多元。一個三口之家,年純收入不過2萬元左右,除掉食品支出,再乘40%,能有多少?一旦生了像白血病這種大病,動輒幾十萬元的醫療費支出,就要花掉農民全家數十年的純收入。農村大病醫保,農民只需支付10%,對農民減負的意義不言而喻。搬掉農民頭上的一座“大山”,不僅為廣大農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還將極大地刺激農村內需,裨益國家經濟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高處著眼,還需低處著手。一旦回到現實,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便擺在我們面前:農村大病醫保,錢從何來?農村人口基數大,迄今為止,新農合制度覆蓋了人口超過8億,而新農合資金總額不過2700億,也就是說,攤到每位農民身上,不過300多元。讓人憂心的是:盤子里這點錢,承擔農民的基本醫保之外,還有多少錢用來保障農民大病?實在不容樂觀。如果現狀不改變,恐怕新農合這點錢維持不了多久。
竊以為,解決農民大病醫保問題,除了公共財政往新農合的“池子”里不斷注水這一最重要舉措外,還要從題外做工作,破解資金短缺困局,譬如考慮新農合與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保并軌,擴大資金保障面。而最重要的,還在于醫療制度改革,下大力氣將居高不下的醫療費用降下來。由于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不足,許多公立醫院業已陷入過度市場化泥潭,把病人當作“提款機”往死里宰;由于藥物招標、使用制度的缺陷,藥價虛高問題懸而未決,治理任務艱巨。
一個感冒之類的小病都能看出天價來,遑論白血病、癌癥之類的重病?只要醫院從病人身上賺錢、藥物價格虛高的現狀不變,醫保基金再多錢,都填不滿醫院和藥商這兩個“黑洞”,何況新農合本來就底子薄、身體差。
農村大病醫保破冰本身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要將好事做實,確實不是一紙規定就能做到,必須對可能遇到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并拿出破解的勇氣,保障農村大病醫保制度不反復、不后退。(連海平)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