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圖
中國首個職業拳王熊朝忠近日衣錦還鄉。其家鄉馬關縣政府舉辦了表彰大會,獎其現金75萬元,并打算再獎一套住房。但住房之事被開發商攬下,給財政省了七八十萬元房錢。接下來,縣政府還將出資為熊朝忠拍一部傳記片、出一本自傳書、修一條通往他所在村的柏油路。對于輿論所潑的冷水,官員回應說,會在其他地方壓縮開支,省出獎勵資金。該官員稱,“我們更多的是表彰這種‘拳王精神’。馬關是一個國家級貧困地區,我們希望馬關干部職工能夠學習這種精神?!?/p>
世上確有很多精神值得學習,譬如自強不息精神、英勇獻身精神、大公無私精神、廉潔奉公精神。但馬關縣推出的“拳王精神”,筆者則是首次聽說。說起來,一切先進人物、先進精神,都值得咱平庸之輩學習。拳王的奮斗精神自然也不例外,但對于“拳王精神”,卻不知從何學起。
我深知,“拳王精神”打敗其他精神,獨樹一幟地獲了重獎,無愧“拳王”稱謂。但我又搞不懂,為何貧困地區干部職工特別需要這種精神,莫非此精神真有脫貧致富功效?為何學習“拳王精神”必須先重獎、后學習,莫非只有錢的威力才能提升這種精神?真要是那樣,我擔心咱們精神沒領會,神經先錯亂。
說白了,所謂“拳王精神”就是“自強不息精神”,據說熊朝忠在成為拳王之前,干過農民、礦工、修理工等職業,很了不起。當地官員之所以標榜其“拳王精神”,想來并非打算號召全縣人民都練拳擊,而是覺得在偌大馬關縣,有自強不息精神的人多了去,不能都發獎金。但擁有“拳王精神”者只有一個,將來恐怕也不可能出第二個。
說起來,成功人物在成功之后,并不需“提錢重視”;可他們在成功之前,卻又無人愿“提前重視”。地方官熱衷給成功人物貼金,本質乃給自己貼金,以向世人昭示自己培養了人才。你要是建議他們將這筆錢作為未來人才培養基金,他們一定會喊窮。
至于馬關縣官員所稱的“在其他方面節省”,縣里開兩會“連鮮花都沒擺”,也同樣幽默。這個中央對各地下達的厲行節約精神,現在居然成了馬關縣重獎“拳王精神”的理由。看來,你要是讓他們為扶危濟困而節約,估計也是件沒底的事兒。
看來,所謂“拳王精神”的背后,隱藏著許多精神,包括:未經審議隨意支配財政經費的“領導拍腦袋精神”、熱衷于樹典型的“政績塑造精神”等。(椿樺 媒體評論員)
相關新聞
更多>>